近日,上海的郑先生因照顾独居老人获赠一套房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有人感叹郑先生命好,也有人觉得他照顾老人的动机不纯,而更多的人则被郑先生的善良所深深打动。
时间回到2012年,郑先生是一家企业的专职司机,当天中午饭点到居住附近的一家餐馆用餐。由于人多,郑先生不得不拼桌,于是坐在了一位老人的对面。老人先吃完,想站起来离开,可是很吃力。郑先生发现后赶忙扶了他一下。这一扶,注定了两人缘分的开始。
老人对他说,谢谢,你很好。老人回忆道,有一次在淮海公园不小心摔了一脚,在地上坐上了30多分钟都没有人来扶。由于经历过无助,看到过路人绕开,所以老人更能感激郑先生的做法。
而后老人要了郑先生的电话,郑先生没有犹豫,给了他。
老人叫李平,是上海某集团的退休工程师,每月有4000多元的退休金,自己生活绰绰有余。他说自己有个在税务局工作的侄子,每月会过来看他一次,还有一个女儿在国外。不过郑先生从来没有见过老人说的这两位亲人。
熟识之后,两人的联系多了起来。郑先生经常过来看老人,有时候会小住几天,随着时间的流逝,小住也变成了长住。
有一天郑先生发生了事故,不得不住院。由于郑先生的父母在崇明岛上,来市里不方便,于是这位老人每天都倒好几趟公交再换乘地铁来看他,陪他说话,还给他带饭。郑先生很感动,心中发誓出院后一定好好报答这位老人。
郑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出院后,他专心照料老人,比老人的亲人还要亲。
直到有一天老人的一个好友去世,郑先生对他表示出了自己的担心。郑先生对他说,叔叔你已经82岁了,不是62也不是72,如果万一将来身体不舒服行动不便又没有人照顾,是送你去养老院,还是请人?老人说,我想请你照顾我。郑先生说,我照顾你没有什么,但从法律上来说,意外来临时我不是你的直系亲属,好像我不能照顾你。
其实我们都知道郑先生说的是意外来临时的"签字"以及做一些其他决定。
不久后,郑先生成为了老人的监护人,老人生病不适时他可以更好的照顾老人。当工作人员问老人将来的房产如何安置时,老人不假思索说都给他,我的一切都留给他。
从此,郑先生对待老人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甚至都比对自己的父母还要好。不过问及初衷,郑先生说照顾老人和他的房产没有任何关系,原来不是,以后也不是。
对于老人来说,就算是自己的亲生孩子,有未必能像郑先生似的照顾自己。
我们常说一句话,好人有好报,人生路上多去做一些善良的事,当善良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上天会报答我们的付出。当然不能抱着功利心去做,那样会让善良失去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