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四万余海军士兵,实力世界第一的法国海军,如何被英国反超

2022-12-11 06:00     历史大学堂

众所周知,近代史上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叩开他国国门的例子屡见不鲜,而第一个在海上入侵我国成功的便是英国,而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海军列强也是英国。而法国是在跟随英国的联军之中打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好像是英国的跟班一样。然而在历史上,法国的海军实力曾经达到过世界第一,招致包括英国在内的国家组织反法同盟才能对付的存在。

那么法国海军为何在后来会被英国海军抢了世界第一的宝座呢?

上图_ 英法百年战争

路易十四时期的无敌海军

在英法百年战争胜利后,法国成为欧洲的一个新兴强国。在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中,君主路易十三和红衣主教黎塞留在欧洲战场纵横捭阖、远交近攻,大大削弱了包括西班牙在内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力量,为成为欧洲霸主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海上,法国紧随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荷兰之后,努力在美洲开拓殖民地,进行海外扩张。

"太阳王"路易十四即位后,着力于欧洲争霸的目标,认为法国的军事实力不仅要体现在陆地上,也要体现在海洋上。公元1669年,路易十四任命科尔伯为海军国务大臣,主抓海上事务。科尔伯深知一个道理:财力即国力。于是这位精明的大臣积极推动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大力发展工商业与海外贸易,拓展海外殖民地。

上图_ 法国东印度公司的旗帜 徽章和主要据点

为了保障计划的实施,他推行了三大政策:

其一,建立一批享有国王赋予垄断权的海外贸易公司,如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等,给国库赚取海外收入。

其二,制定和推行海军法典和殖民地法典,鼓励法国人从本土向北美移民,打造北美殖民地的法国人聚落。

其三,大力发展海军。法国从英国和荷兰学习和引进先进的造船技术并实现自产自销,同时颁布《海上大法》,施行船员登记制,让商船中有航海经验的船员可以随征随到。

这三项政策效果显著。短短8年时间,法国海军已跃升为欧洲第三大海军,拥有近 200 艘战舰和四万余海军士兵。船舶建造基础、流程和相关制度也已经相当完善。到了1688 年奥格斯堡联盟战争爆发时,法国海军规模已经超越英荷两国,达到欧洲第一(也是世界第一)的水平。

此时法国陆军在欧陆也是所向无前,先后经过"遗产战争"、法荷战争和"归并战争"的洗礼,法国在陆上也是无敌状态,成为了继郑和下西洋时期的明朝后,又一个实现陆海双霸权的国家。此时的法国在北美的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中美洲的圣多明各、巴巴多斯、瓜德罗普、多巴哥和格林纳达以及非洲的塞内加尔等地都建立了广阔的殖民地。

上图_ 1668年路易十四下令开造的 皇家太阳号

七年战争时期被英国抢了大半殖民地

然而好景不长,在1683 年科尔伯去世后,好大喜功的路易十四把主要目光集中在争夺和巩固欧陆霸权,忽视了继续大搞海军建设和海外扩张的重要性。在一次次的穷兵黩武和皇室的挥霍无度后,到了路易十四执政后期,国家财政状况恶化了不少,投给海军的经费也少了很多。这就给后代挖了坑,这种操作和东方的乾隆帝有得一比。

与此同时,英国奉行"大陆均势"政策,与法国的关系恶化,联合奥地利、荷兰、普鲁士、葡萄牙等国组织反法同盟,意图掀翻法国在欧陆的霸权。从1701年开始,双方爆发"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法国开始在多个战场上多线操作。法军先是取得优势,但是自英国海军攻占西班牙南部重镇直布罗陀后,法军在各条战线上逐渐处于不利局面,国内财政吃紧,还爆发了胡格诺派教徒起义,在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制海权丧失。不过法军陆战还是很稳,挡住了联军进攻西班牙本土的攻势,使得联军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上图_ 路易十四 (法国波旁王朝国王)

联军在战事僵持的状态下,也是各怀鬼胎。荷兰作为英国的老对头,担心英国获胜后一家独大,开始摸鱼。其他盟国担心哈布斯堡的神圣罗马帝国再次称霸,开始打退堂鼓。英国见沙俄在大北方战争中获胜,不想让其成为欧洲新霸主,想要保证法国有一定的力量制衡沙俄,也决定收手不打了。于是在1713 年,法国、西班牙和反法同盟签订《乌特勒支和约》,英国占据了地中海和大西洋的连接处直布罗陀海峡以及地中海战略要地梅诺卡岛,获得与西属美洲殖民地进行奴隶贸易的特权。法国拆除了敦刻尔克的防御工事,割让北美新斯科舍、纽芬兰和圣劳伦斯以北的阿卡迪尔给英国。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最大赢家毫无疑问是英国,此后英法两国维持了三十多年的和平。此间英国的海外贸易量和海军力量飞速发展,再次开战的底气更足了。1744年,英国又来找茬了,联合荷兰以"保护"奥地利为名,对法国宣战。而路易十五想要报复英国,也欣然迎战。英国在尼德兰沿海和法国土伦附近海域与法国交战的同时,在北美和印度殖民地也同法国展开了激烈的交锋。经过一番缠斗,二者斗了个旗鼓相当,于1748 年签订《亚琛和约》,两国将各自所占的印度马德拉斯和加拿大路易斯堡相互交还。场面上法国属于惨胜,得了面子却赔了很多法军舰艇的里子。

上图_ "七年战争"时的欧洲地图

1756年,又一场全欧洲大战"七年战争"正式开打,这次是英、普、葡对战法、西、奥、俄、瑞典等国,从实力上来看法国一方并不落下风,但是英国的战略目标就是进一步夺取美洲的法属殖民地而削弱法国。英国东印度公司攻占孟加拉的加尔各答和法国殖民据点昌德纳果尔,而法国殖民者同孟加拉的莫卧儿帝国的总督结盟抗英。英军统帅施展策反计,在普拉西以三千多人击败了6万人的法孟联军,控制了整个孟加拉,之后又拿下本地治里。迫使法国守军投降。

在北美,英军趁着法军主力深陷欧洲大战时,于1760 年攻占法属魁北克蒙特利尔要塞,彻底将法国势力赶出加拿大。而欧洲战场上,本来法奥联军就要耗死普鲁士,沙俄连柏林都拿下来了的关键时刻,新上任的沙皇彼得三世作为亲普派,下令退出战争并归还占领的普鲁士地盘,随后瑞典也退出战争。

法国一看这么重要的队友居然退赛了,这还怎么打?双方鏖战七年,也已经累得不行了。1763年,英国与法国、西班牙签订《巴黎和约》,法国被迫割让加拿大及其所有属地,并割让俄亥俄河流域和密西西比河以东除新奥尔良以外的全部领土给英国。在印度,法国仅保留本地治理等5个不设防的商站。可以说英国在此战中对法国的海军和海外势力实现了一次沉重打击,海上航道也被英国海军控制。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正式取代了法国的海上霸主地位。

上图_ 英国:19世纪中后期日不落帝国殖民地分布

拿破仑复兴法国海军的目标失败

遭受了这么惨重的失败,也难怪路易十六一直执着于要给英国添堵了。1776年,北美十三州殖民地造英国的反,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路易十四马上看到了坑英国的机会,组织了大批粮食、资金和武器装备支援美国,还派出法国志愿军帮大陆军抗英,可谓"卖肾援美"。最终是帮助美国击败英国成功独立了,但是路易十六付出的代价是国库空虚,民变四起,大革命的风潮一起,让他走上了断头台。

见法国陷入内乱局面,英国又重拾老套路,组织反法同盟进军法国本土及其海外领地。正在这内忧外患的时候,一位年轻的将军脱颖而出,在各个战场充当救火队长,摆平了一次次的危局。他在埃及打出了威名后,回到法国夺取政权,成为第一执政。随后在1804年登基加冕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

上图_ 拿破仑·波拿巴(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

拿破仑认为法国大革命和复兴的最大阻碍就是英国,而法军陆战无敌,只要能够跨过英吉利海峡,登陆英国本土,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麻烦。可是经过前几次大战和法国大革命的消耗,法国丧失了一大批海军精锐指挥官和士兵,实力已经没法与英国抗衡。于是在1805年,拿破仑组织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试图将英国海军主力吸引到别的地方,然后再组织一些登陆舰艇将法国陆军运上大不列颠岛,来一招声东击西。

只可惜法国海军中将维尔纳夫水平不行,猫捉老鼠的游戏没有玩成功,反而被英国舰队困在西班牙的加的斯港。维尔纳夫试图突围,结果正中英军下怀,一场在特拉法尔加的海战下,法西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不过它们也把英军指挥官纳尔逊带走了。可英军的主力没有受多少损失,法西的精锐舰队就这样没了。拿破仑也缺乏指挥海战的能力,也只好放弃了登陆英国本土的计划,集中精力去和欧洲大陆上的敌人们较量了。

此时英国已经开始了几十年的工业革命,军事科技逐渐甩开其他国家。而法国要想实现弯道超车,只能另辟蹊径。法国在18世纪80年代就曾试验过蒸汽轮船,可惜没有成功。到了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首次试验成功了蒸汽轮船,并带着技术方案来到法国,试图向拿破仑推销轮船的造船方案。

上图_ 蒸汽轮船

拿破仑在位期间大力推进科技特别是军事科技的发展,且十分想要一种武器能够帮助法军飞跃英吉利海峡进攻美国本土,按理说他会对这种处在科技前沿的海军装备感兴趣。可是拿破仑看了轮船设计方案后,认为它技术还不够成熟,无法在短时间内投入到海军建设当中,没法快速转化为战斗力,没有接纳这个方案。

虽然拿破仑的想法在当时是有道理的,真正成型的蒸汽战船要到19世纪20年代才下水。但是法国终究是因此错过了一个海军科技发展的大好机遇,而英美两国采纳了这个方案并捷足先登了。

上图_ 贝阿恩号航空母舰是法国利用战列舰改造而成的航空母舰,是法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自此之后,英国世界第一的海军优势又保持了100多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海军强国。再到后来,英国对海军建设彻底摆烂,而法国海军在总统戴高乐的建设下搞得有声有色,在20世纪再次实现了对英国的超越。只可惜这时候英法两国的海军力量加起来都撼动不了美国的海军优势了。

作者:铁骑如风 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马汉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

[2]沈洋 《十八世纪法国海权衰落原因探析》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家都爱看
更多
阅读下一篇

唐玄宗赐死杨贵妃后,憋屈地活了6年,凄惨的生活难以想象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长恨歌》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唐朝时期,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两人虽然有着巨大的年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