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灾害及其治理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黄河安澜与否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命、生活与生计。2022年12月3-4日,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举办第十九届年会暨"历史时期黄河灾害及其治理"学术研讨会,回顾和梳理学术界有关黄河史研究的过去、现状与未来。本次会议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暨生态史研究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减灾与公共安全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受疫情影响,本次会议借助腾讯会议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近70家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收到论文120余篇,在线参与会议人数近270人。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秘书长唐豹,山西大学副校长郝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清史研究所所长朱浒教授分别致辞,指出会议的举办不仅有助于加强学术交流和互鉴,总结历代治黄的经验、教训,为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历史借鉴,从而推动灾害史研究、黄河史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也将有助于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随后,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晓华教授作年度总结报告,详细汇报了过去一年专委会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信息交流、参与协会工作、会员发展等方面的工作进展。
黄河
本次年会特别设置了两场主题报告,分别由灾害史专委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暨生态史研究中心夏明方教授,灾害史专委会副秘书长、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安介生教授主持,徐海亮(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王尚义(太原师范学院)、钞晓鸿(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韩昭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颜元亮(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高建国(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马俊亚(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张俊峰(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潘威(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贾国静(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陈蕴真(独立研究者)、余新忠(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郝平(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13位在灾害史、水利史、黄河史研究等领域耕耘多年、成果卓著的专家发表演讲。
徐海亮教授的报告《显学中的"显学"--20世纪末对于黄河泥沙问题研讨的回顾》,从历史地理学界对黄土高原生境和侵蚀与产沙的认识、水利泥沙界与地学界对侵蚀产沙及变化的探讨等方面回顾了20世纪末学界对于黄河泥沙问题的研讨,随后对一九五零年代以来水土治理的行政号召与社会运动予以阐述,说明关注泥沙与土壤侵蚀问题,是学术认知与国家行政动员、社会响应与实践三位一体结合的结果,最后结合自身对于历史上黄河下游堆积与中游来沙变化的探索指出,从现代科学的视角反观历史,需要用现代河流泥沙科学概念去思量、理解古文献叙述的黄河历史水沙问题。
太原师范学院原校长王尚义教授的报告《历史流域学视阈下流域旱涝灾害研究》,以明清时期汾河中游的旱涝灾害为例,从历史流域学的视角下揭示历史流域学在旱涝灾害的流域性、旱涝灾害的定量与定性等方面的影响,并借此阐发在处理明清旱涝灾害资料的提取与分析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研究方法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流域资源与流域灾害之间的内在关系,强调流域资源的生命力和不同时段的承载力问题。
厦门大学钞晓鸿教授的报告《谭其骧与张相文--黄河治理研究的学术史补正》,在深研与黄河治理相关的学术史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学术史梳理与选题择取的深沉思考,进而在"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问题"这一脉络中来研究谭其骧与张相文两位历史地理学前辈的黄河研究著述,解释谭、张二位先生文章的异同及其传承关系,进而阐发研究谭、张的黄河史研究,对于黄河史研究的意义以及对当代学术研究的启益。
复旦大学韩昭庆教授的报告《黄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详细介绍了历史时期人们的黄河记载,传统时期黄河史研究的核心问题与方法,还介绍了黄河史研究在环境史视角下的黄河变迁研究、数字化视角下的黄河变迁研究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大河比较研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情况。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颜元亮教授的报告《明崇祯十五年黄河水淹开封史实研究》,论证了关于明崇祯十五年黄河决口原因的几种观点,认为明朝官军和李自成均实行了多次掘堤行动,双方的行动虽均未完全成功,但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黄河堤防,尤其是明军的引水开渠行动,形成了洪水通道,造成了水淹开封的大灾难。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高建国研究员的报告《山东晚清黄河决溢考证》,在以德州、东营、菏泽等地为例阐述铜瓦厢改道后,河水容易决溢的具体情况后,利用丰富的图表直观展现出晚清黄河决溢流经地区、范围以及每年决溢次数等问题,认为历史事实证明黄河决口在一定程度上拖垮了清廷经济,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南京大学马俊亚教授的报告《从权力操纵到市场配置:淮患成因与张謇导淮理念》,从权力操纵与市场配置的角度,细致考察淮患的成因及实业家张謇的导淮理念,认为张謇治淮理念具有鲜明的超前性,试图通过市场手段化害为利。但这一理念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准则,利商、利民、利国,但不利于通过资源垄断以谋求私利的官僚集团。治淮之所以受挫,不是张謇计划过于庞大的问题,而是专制官僚集团捍卫自身利益的力量太过强大导致其导淮计划难以实践。
山西大学张俊峰教授的报告《宋元以来的泾渠兴衰与水利社会变迁》,以历代泾渠水利图和水利图碑为基本线索,围绕"如何应对不确定性"这一问题,从人与环境互动关系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宋元以来的泾渠兴衰与水利社会变迁等问题,努力地将"不确定因素"纳入灾害史研究的考量范畴中来。
云南大学潘威教授的报告《河务初创:清顺治时期黄河"岁修"的建立与执行》,关注顺治朝的河务初创问题,这一问题作为清政府河务运作的起点,长期为学界所忽视,认为其执行方式和效果对结束明末清初的"河患"乱局、稳定漕运、开创清朝河务管理方式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南开大学贾国静副教授的报告《乾隆后期黄河频繁决口的治理逻辑及相关问题》,以乾隆四十三年仪封决口的抢堵工程为中心,在梳理堵口另案大工史实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该时期河政的实践样态及其影响,指出黄河治理作为国之大政的实践样态,既昭示出后续不断恶化的发展趋势,也体现出传统国家治理的应急逻辑以及自然因素作为变量的重要作用。
独立研究者陈蕴真的报告《人河耦合系统演化规律初探:来自黄河和密西西比河治理史的启示》,在细致分析对比中国的黄河与美国密西西比河的治理史的基础上,进而探究人河耦合系统演化的趋势、普遍性规律和产生差异的原因,对于从比较的视角下研究河流及其治理非常有启发意义。
南开大学余新忠教授的报告《"鼠疫"概念的形成及其知识史意义》,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概念史和知识史的双重视角出发,细致梳理呈现"鼠疫"这一概念出现和流行的来龙去脉,认为"鼠疫"的出现与通行,在事实上开创了中国人畜共患病学的历史,并由此形成了一种以共患疾病的动物命名人疫的新范式。
山西大学郝平教授的报告《中国北方历代瘟疫的特点及防治经验》从长时段的研究视角出发,系统梳理中国北方地区从先秦至民国期间的瘟疫流行概况,总结疫灾演化规律,探讨北方地区历代瘟疫防治的特点及防疫经验,进而指出中国北方历代瘟疫防治实践,为现今社会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具体而又丰富的历史经验。
本次大会按照以往的年会惯例,设置圆桌论坛,由夏明方和王林两位教授主持,围绕"多元视野下的黄河史研究与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高建国、徐海亮、颜元亮、周魁一、吕娟、钞晓鸿、马俊亚、余新忠、安介生、陈蕴真、张俊峰、潘威、贾国静、闵祥鹏、吴朋飞等学者参与讨论并发言,论坛讨论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黄河史研究及黄河治理中的危机意识、灾害史研究中的跨学科研究与多学科交叉互鉴、跨学科合作的有效路径、学术积累与知识创新之间的关系、黄河史研究的语境化与时代化问题、水灾中的人为破坏因素、水灾中的利害关系转化、"大黄河"的协同联动研究、底层视角与市场逻辑、河流的航运功能与疫病传播的关系、从"人"出发的黄河史、河湖关系、灾害史研究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与万物并作、"以人为本"而非"以人为中心"的生态史研究、数字黄河与水资源危机、全球化进程中的黄河史研究、黄河作为历史演化动力的考察等多元视角等等。
圆桌论坛
本次大会共设八组专题小组讨论,主要围绕黄河灾害与治理、黄河问题的多元透视、黄淮流域的灾害与治理、自然灾害与社会应对、灾害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历史上的救灾活动、灾害史视野下的慈救事业等议题展开。
此外,本次年会延续了往届年会的传统,为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设置青年学者论坛,共有十组专题讨论,除与黄河灾害与社会应对直接相关的议题外,还涉及历史上的黄灾治理及其社会影响、河患及其治理、救灾法规与制度、灾害与社会应对,灾害史视域下的灾害文化与个体生命活动,灾害与卫生防疫,中共领导下的黄河治理等议题。
包括青年学者论坛在内的十八组分小组讨论,其中既有具象的与黄灾及其治理相关的专题研究,也有视域更为宏阔的关于黄河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中西河流的对比等前沿研究,既有历史的视野,也有现实的关怀。无论从灾害研究的种类、内容、视角、方法还是史料运用等方面来看,诸位学者的精深研究,都将推动灾害史研究向更加跨学科、宽领域、区域协同互动、多元文明互鉴的方向迈进。
大会闭幕式由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田海林教授主持。首先由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传播学院古帅、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吴朋飞、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韩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李光伟、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松、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辛静、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祝介梅等七位学者作各小组总结发言。随后,灾害史专委会名誉主任高建国研究员围绕"了解黄河政策,认知黄河文化"做了专题报告,对于引领和推进后辈学人的黄河史研究大有裨益。灾害史专委会主任夏明方教授从黄河史研究的大数据研究入手,对黄河史研究的成果进行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梳理了黄河史研究的演化过程,对黄河史研究的成就予以客观评价,并对黄河史研究的不足和前景进行了反思,对于引领未来的黄河史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林教授代表主办方对专家学者的热情参与、学校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会务组的辛苦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据悉,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届灾害史年会将由山西大学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