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在秦朝灭亡后的乱世之中,建立起西汉,关于他的传奇故事,至今都在广为流传。
而同为开国皇帝的东汉皇帝刘秀,为何却鲜少被人提起?难道是因为他的功绩不值一提吗?非也。
其实刘秀的人生经历,甚为精彩,以至于史学家们都觉得他完美得不真实,而无从下笔。
刘秀、刘縯揭竿而起
刘秀乃汉朝王室的后代,按照族谱上的顺序,他属于汉高祖刘邦的第九世孙。本来刘秀可以凭借汉朝皇族血脉,能够坐享荣华富贵,吃喝不愁。
但汉武帝刘彻,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推恩令"后,诸侯国后代手上的权力,开始逐渐被收回。
到了刘秀父亲刘钦这一代,他就只能在济阳县这样的小地方,当个县令小官过完一生。
但天不遂人愿,刘秀的父亲,在他九岁时便猝然离世,只剩下他与其兄妹几人孤苦伶仃。好在后来他们被叔父刘良所收养,刘良将其抚养长大,视如己出。
刘秀自幼吃苦耐劳,沉着稳重,常常却因勤于农事,而被其兄长刘縯(yǎn)所耻笑。刘縯认为,他乃皇室血脉,怎能甘心就此种田劳作,普普通通的过此余生。
刘秀也知道兄长刘縯,广交英雄豪杰,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夺回本属于他们的一切。
但刘秀更加明白,凭借他目前的实力,还远远达不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地步,于是只好韬光养晦,任由刘縯嘲笑他。
西汉灭亡后,王莽建立了新朝。这时,刘秀决定来到长安,到最高学府"太学"里,进行学习。
在此期间,他结交了许多富有才能的挚友,这些朋友后来还为东汉的江山,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由于王莽胡乱推行的改革,影响了人民的利益,再加上天灾不断,百姓生活得艰苦。于是广大农民,开始发动起义,数十支军队纷争不断,一时间,国内乱成一团。
刘縯一直都在和他身边的英雄豪杰,商议谋反叛乱之事,蓄意已久的他们,趁此纷乱赶紧起兵。
但刘秀却是极为谨慎,并没有随波逐流,在冲动下揭竿而起。他是在经过反复琢磨与思考后,才决定起兵作战。
因为刘秀知道,一旦起义失败会给自己和家族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所以此事需得从长计议。
在他看来,如今天下纷乱,注定了新朝势必会覆灭。再加上他的亲兄长刘縯,已陷入混局之中,于是他选择与其并肩而战。
农民军中,属绿林军规模最大、力量最强,其他农民军组织只能受限于它,唯命是从。
刘縯与刘秀,也只好听从绿林军的安排,拥立刘玄为皇帝,全力与新莽王朝斗争。
刘秀韬光养晦终成帝王
新朝覆灭后,刘秀仍然在外征战,但他的兄长刘縯,却莫名被刘玄所杀,这让刘秀甚为悲痛。
可刘秀也知道刘縯之所以被杀,就是因其对于权力的欲望太过张扬,因此遭到了刘玄的忌惮。
而如今的他更是战功赫赫、功高震主,更容易受到刘玄的猜忌与怀疑。
于是刘秀决定继续韬光养晦,急忙回到都城向刘玄谢罪,即使身负战功也称兄长有罪,自己应该将功赎罪。
刘玄本来因为刘縯的狂妄自大,想将这一族人全都除掉。但刘秀的谦卑与顺从,让刘玄改变了主意,不仅打消了猜忌,还屡次晋封刘秀为武信侯。
即使刘秀获得了刘玄一时的信任,刘秀深知他仍然属于刘玄的"眼中钉,肉中刺",总有一天会受到制裁。
于是刘秀在河北开始广纳贤才,收买民心。随着拥立刘秀为帝的声势逐渐浩大,龙椅之上的刘玄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迫力,便想将刘秀兵权收回。
刘秀便趁此机会与其战斗,经过数场战役后,建立起东汉,史称刘秀为汉世祖,定都于洛阳。刘秀在称帝后发起了统一战争,先是平定陇西,然后攻占益州。
刘秀在位期间,耗费了十余年的时间,将从前新莽时期四分五裂的疆域,又再一次归为一体,也是这连绵不断的战争,让刘秀知道百姓安居乐业,才是国之根本。
刘秀在位期间,制定了许多有利于人民的制度,比如禁止残害奴婢,轻徭薄税等等,东汉也在他的治理下,出现了"光武中兴"的盛世之景。
刘秀病逝前弥留之际,曾对身边人说,在他逝后不需要大操大办,可以借鉴汉文帝刘恒那样,简单举办就可,节俭节约,不要劳民伤财。
纵观刘秀此生,能从农民之身一跃成为万人之上的帝王,天时地利与人和,缺一不可。
之所以他鲜少被人提起,就是因为他从农民到皇帝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如此平坦顺利的称帝之路,让人无从下笔。
于是刘秀便成为了众多皇帝中的一颗沧海明珠,但也正是他顺利登基后,全力为国为民的治国之道,才让老百姓们能够尽快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也为东汉后世,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