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鱼,平原郡高唐县(今山东省高唐县)人。华歆不仅是东汉末年的名士,还是曹魏的重臣。曹魏建立后,华歆担任司徒。魏明帝即位,升任太尉,晋封博平县侯。虽然名气不如贾诩、程昱、荀彧、荀攸、司马懿等人,但是,纵观的华歆的一生,其能力和眼光还是堪称一流的。
一
华歆的家乡高唐县是旧齐国的著名都市,同郡人陶丘洪也是当时的名士,自认为比华歆更有真知灼见。中平五年(188年),冀州刺史王芬与豪杰商议欲废除汉灵帝另立新君,王芬曾暗中同华歆、陶丘洪商议,陶丘洪想参与,华歆劝他不要去。陶丘洪听从华歆的劝告退了出来。之后,王芬果然谋反失败,从此陶丘洪才服气了华歆的见识。
中平六年(189年),华歆到洛阳后,被授以尚书郎之职。初平元年(190年),董卓将汉献帝迁到长安时,华歆意识到董卓不得人心,所以从蓝田翻过秦岭去了南阳。当时袁术也在南阳,要留华歆帮他做事。华歆劝袁术发兵讨伐董卓,但袁术没有采纳,华歆决定抛弃袁术另走他乡。
不久之后,汉献帝下诏任华歆为豫章太守。在太守任上,华歆赢得了百姓的拥戴。所以,孙策击败扬州刺史刘繇后,主动派人去劝降华歆,也即不愿意对华歆这位名士用武。华歆知道孙策善于用兵,于是整理衣冠欢迎其到来。孙策知道华歆有德有才且年长于自己,故此待以上宾之礼。
公元200年,孙策死后,曹操在官渡上书汉献帝,请召华歆至许昌任职,因为仰慕华歆的名声,曹操在战场上都想着得到这位人才。华歆到京师后,被授任为议郎,兼司空军事,后升任尚书,又转升侍中,再代荀彧为尚书令(相当于副丞相)。
二
曹操征讨孙权时,奏请汉献帝任命华歆为军师。魏国建立后,华歆任御史大夫。对此,在笔者看来,华歆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内部治理上,而不是在战场上出谋划策,这促使其没有太高的名气。当然,这并不妨碍华歆官职的不断提升。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魏王,拜华歆为相国,安乐乡侯。同年12月,曹丕代汉称帝,华歆登坛主持受禅仪式,向曹丕献上皇帝玺绶,其后,曹丕改相国为司徒。在曹魏位居三公后,华歆保持清廉的品格不变,禄米及皇帝赏赐都振济了亲戚熟人,家中没有百斤,更没有十斗粮食的储存。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驾崩,太子曹叡即位,封华歆为博平候,增邑五百户,与之前的累计为一千三百户,并于同年十二月改任华歆为太尉,华歆称病请求退休,愿将太尉一职让与管宁,魏明帝没有同意。华歆先后担任的司徒、太尉,和司空并称了三公,也即是曹魏品级最高的官职,比如在华歆之后,司马懿因为抵挡诸葛亮北伐有功,也获得了太尉一职。而华歆没有立下战功,却更早获得太尉一职,足以体现出他在朝廷的地位。
三
因为诸葛亮自公元228年开始多次北伐曹魏,于是太和四年(230年),魏明帝派曹真从子午道进军征伐蜀汉,皇帝车驾则向东来到许昌,华歆有机会见到魏明帝。对此,华歆大胆上疏分析天下形势,提出了修文德的主张,他认为应该注重农业生产,安定百姓,如果魏国没有饥寒的忧患,百姓没有背井离乡的心情,那样天下才能治理好;如果真能做到圣贤的教化,那么远方的人就会感怀威德,吴蜀之民也会归附的。
在此基础上,华歆认为征战只能在不得已的时候使用,也即他反对曹真征讨蜀汉。当时华歆言辞恳切,深深打动了魏明帝,且又恰逢秋季大雨,魏明帝终于听从华歆建议,诏令曹真退兵。 太和五年(231年)正月,曹叡赐华歆物品、衣物,以示关心。
太和五年十二月戊午(232年1月30日),华歆病逝,享年七十五岁,谥号敬侯。起初,文帝从华歆的户邑中分出一部分封给了华歆的弟弟华缉,封华缉做列侯。此外,华歆的儿子华表承袭爵位,后来在曹魏担任了尚书等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