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兴宗偷偷在宰相衣服烧了个洞,一年后发现洞还在,下命打开国库

2022-12-23 07:00     史说新语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这首绝命诗中提及的张俭,乃是东汉名臣张俭,他一生不畏权贵、为国为民。可很少有人知道,在辽宋对峙期间,辽国也有一位著名的宰相也名为张俭。

辽国皇帝还曾在他衣服上偷偷烧了个洞,结果一年后发现这个洞还在,便羞愧的命人打开国库,让张俭随意挑选赏赐,这是皇帝的恶作剧吗?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丞相张俭

实际上,张俭当时被皇帝悄悄烧衣服的时候,他对此浑然不知,只不过是用实际行动向辽国皇帝证明,何为真正的"节俭"

时间回到公元1031年辽兴宗耶律宗真通过对母亲萧氏一族的打压,继承大位后,重用其父耶律隆绪为他留下的"辅政大臣"张俭

在张俭的辅佐下,整个辽国的发展蒸蒸日上,极大的增强了军事实力。

如此情形下,耶律宗真开始考虑,是否应该对宋朝发兵,毕竟辽国分明有实力,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利益,为什么要受到"澶渊之盟"的限制呢?

这时候张俭对耶律宗真说道:大王想要获取更多利益,无需真正出兵,甚至连大军开拔的粮草都不用准备。只要让辽国士兵,列阵于宋辽边境之上,宋朝便会主动派遣使者和谈。

耶律宗真原本还不相信,可还没过几天时间,就听到宋朝派遣使者来访,希望解除一些"误会"。

就这样,在宋朝完全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误会,而是辽国故意制造了不存在的"误会"的情况下,宋朝再一次增加岁币,来确保两国和平安宁。

原本宋朝是因为打不赢才选择岁贡,这下倒好,还没开始打,就首先想着赔钱。自此以后,耶律宗真对张俭,更是刮目相看,言听计从。

烧洞始末

那么,在君臣关系如此和谐的情况下,耶律宗真为什么要让人在张俭衣服上,烧一个洞出来呢?

其实这主要和耶律宗真自身的叛逆有关,中国古代封建历史中,一直存在一种有趣的现象。在皇帝算不上昏君,臣子又十分出色的朝代,许多皇帝都想着在其他方面上"扳回一城"。

从宋朝手上再次获取丰厚利益的耶律宗真,在花钱方面逐渐变得大手大脚。张俭屡劝不止,却还是见缝插针将两人的话题向节俭方面去引导。

耶律宗真虽然知道张俭是为他好,但还是觉得不厌其烦。这不,在一次张俭和耶律宗真会谈的时候,耶律宗真便让身边的侍卫故意捉弄张俭。

当时正值寒冬腊月,张俭进入耶律宗真的书房,与他商议事情,顺手将身上披的袍子放在一边。

而议事过程中,张俭再一次提及节俭。耶律宗真一边答应,却一边背着手给侍卫比手势,让侍卫悄悄用烤火盆旁边的"火筷子",在张俭袍子上烫一个洞出来。

在耶律宗真看来,如果张俭是真的节俭,即便这袍子上有洞也舍不得扔掉。可一旦他真的换掉,那可就有理由和他说道说道了。

可耶律宗真也是因为公务繁忙,一直没看到张俭再穿那件袍子,便把这事情忘在脑后。

直到第二年春天,偶然间看到张俭相同的袍子上,多出一个不合时宜的"洞"时,耶律宗真才互相想起去年的那场捉弄。

可看到张俭完全没因为袍子破洞而舍弃,耶律宗真也一瞬间思绪万千。

他出声询问张俭:既然你的袍子已经破掉,为什么不扔了呢?张俭坦然作答:这件袍子我已经穿了三十多年,实在舍不得扔。虽是缝缝补补,却也足以御寒,又何须将其换掉。

听完,耶律宗真沉默不语,张俭则趁机再次提起节俭这个话题。可张俭没料到,眼前的大王,竟然出奇地没有表现出任何不耐烦。臣子静静地说,皇帝静静地听,一片祥和。

正当张俭准备转移话题时,耶律宗真十分真诚的对张俭说道:爱卿且随我来,并同时安排侍卫引路至国库门前,打开国库,让张俭自由任意其中宝物

在感受到耶律宗真真诚的态度,张俭自然没有多说什么。而自此之后,曾经对物质有着一定追求的辽兴宗,也变得越来越节俭了。

大家都爱看
更多
阅读下一篇

宋朝人为何喜欢饲养动物?是实用还是娱乐?

远在宋代之前,人们就有词养各种家庭动物的习惯。不过,纵观历史上的各个不同时期并加以深入分析比较的话,便不难发现,作为人们日常社会生活内容的各类动物伺养,无论作为一种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