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每天都走1万到2万步的人,最后都怎样了?医生:或有3种结局(2)

2022-09-02 13:50     今日头条

1.步行运动完成当天或者第二天感觉很困。

这是身体的免疫细胞下降的表现,说明身体可能存在免疫力下降的问题,需要进行调整。

倘若知道这可能是走路过量引起的,及时减少步行量或者干脆休息几天再继续,都能避免问题更严重。

怕的是某些人觉得身体差,需要加大运动量以提高免疫力。结果越运动越严重,最后导致气血亏虚,出现长期疲累的后果。

2.走路后或者走路时感觉脚后跟、脚踝酸痛。

人在走路的身体,整个身体的重量是压在脚踝以下的部位,脚部又以脚后跟受力最大。长时间走路,身体会反复在此处进行刺激,造成这里血液循环不畅,出现酸痛症状。

此时需要停下来对酸痛的部位进行按摩,推动此处血液循环正常进行,力度不要太大,只推气血即可。

如果不按摩,也最好将脚部抬高,改变它的位置以调整血液循环,否则很可能会有肿胀的现象出现。

过瘦或者过胖的人都容易出现脚后跟疼的情况,可能是走路太多了,一定要及时进行调整,这是下肢受伤的预警。

3.运动以后不愿意吃东西。

运动本身是消耗热量的,正常情况下走路以后胃口会比较不错,有饥饿感,愿意吃饭并且吃完以后心情愉悦。这是身体正常新陈代谢的表现。

倘若步行运动以后不愿意吃东西,没有食欲,说明肠胃已经受到了走路过量的拖累,开始出现功能下降的现象。此时可以勉强吃一点,或者进食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使肠胃正常运转。

如果不吃,肠胃的功能无法启动,会加剧身体的疲累感,并且很难恢复。在遇到这种问题时,就要反思是否走路的运动量过大,并做出相应调整。

四、步行运动科学有效,要注意这几点

步行几乎是每个人都会做的,但以它作为主要的运动方式,还是要讲究方法,这样能得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对健康有积极意义。

用于长时间走路的地面要柔软,最好是塑胶跑道。这是因为人在走路的时候,每一步都是体重和各关节的冲击,柔软的地面能够形成缓冲,减小冲击力度。

因此走路运动的人最好在运动场等专业的场所进行,尽量不要在砖地、柏油马路上。如果没有条件,在土的地面上走路也可以。

走路的姿势,要昂首挺胸、臀部夹紧、双臂用力摆动。这样的姿势能够使全身的骨骼和肌肉都得到锻炼,而且还能减轻对脚部的重压,身体重心放在两腿上。

在行进的过程中,要脚后跟先落地,这样身体的重心始终在前脚,脚部的重心放到了脚掌部位。脚掌比脚后跟的面积大,能够分散一部分 压力,缓解脚后跟受到的冲击。

关于运动的时间,最好放在早上或者上午进行,此时身体条件最好,能充分激发细胞活力。晚上不建议进行长时间运动,因为运动时会使中枢神经兴奋起来,不利于睡眠。

走路运动以后,可以对脚部或者腿部进行按摩或者泡脚,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能够缓解疲劳,对受累的关节进行保养,是非常好的运动习惯。

除此之外尽量要做一下拉伸,因为筋是保护骨骼的,运动以后人身体发热,筋也容易拉开。筋骨健康对于维持身体的灵活度非常重要,因此运动后拉伸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运动后可以适当补充一点饮品,温开水、蜂蜜水、牛奶等等都可以。此时肠胃吸收功能比较强,补充的水分和营养可以被充分吸收。

文章结语:

运动方式各种各样,只要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中老年人选择比较多的就是走路。走路简单、安全、运动量也不大,对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保持体重都有好处。

但走路过多可能会损伤膝盖软骨,引起失眠或者长期疲劳问题,对人的身体健康反而有所损伤。因此走路要讲究方法,运动不可过量,同时要注意姿势、时间、后期保养,才可以真正享受到运动效果。

大家都爱看
更多
阅读下一篇

有时候懒也是一件好事,中老年人这几件事犯懒,健康长寿不是梦

人们常说做人不能太懒,但是人到中年,尤其是过了50岁以后,有些事情懒也是不错的,可能大家会有疑问,懒难道也有好处吗?这并不是忽悠人,有些事情懒确实能够让身体变得更健康,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