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忠告:命苦之人一看便知,苦命人的3种特征,看看你有吗?

2022-12-12 21:00     史说新语

封建社会年间,人们怎样判断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和运势?在无数江湖方士的尽力推动下,面相成了最常见的判断标准之一。

不过这种标准因为偏向迷信色彩,所以现如今能接受的人并不多。对此,不妨看看老祖宗的另外一番忠告。

命苦之人如何一看便知?或许能从他自带的一些性格特点来分析一二。

好高骛远

其一,倘若某个人好高骛远,那么此人未来的人生发展,多半会比较曲折。

有远大的理想是好事,可在实现远大理想与目标之前,一定要先检视自身有没有这个能力。倘若连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那么无论多么值得称赞的理想,终究只是白日梦罢了。

以篡汉的王莽为例,尽管被胡适先生称赞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主义者,可他最终却依旧因为自身好高骛远的行为,而走向失败。

暂且不谈王莽篡汉的行为是否正确,就他建立新朝之后的所作所为,不太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

哪怕他的本意是改变天下民生,也不能以直接忽略绝大多数权贵的利益,来完成这件事情。的确,行动上听起来并没有什么毛病,可运用到实际中,必将受到极大阻力。

当改革失去社会基础和行政基础,王莽不得已朝令夕改。得罪了权贵,百姓也不支持他。

曾经民间争相称赞的官员,后来却变得人人喊打。这不仅是时代的局限性影响,同时也是王莽自讨苦吃。

秦国为何能统一六国,不是秦始皇个人有多么厉害,而是奋六世之余烈后,最终积累出来的力量。王莽想要做出改变,也根本不可能仅用一个朝代的时间就完成。

或许他只需要打下基础,为后来人改革争取时间,埋下伏笔,同样有机会取得成功?

矛盾愈演愈烈,王莽也为他好高骛远的行为付出代价。王莽如此,普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所以老祖宗忠告,若是身旁有人有着好高骛远的特征,能劝则劝,不能劝则尽早远离。

斤斤计较

其二,则是喜欢斤斤计较的人,这类人无论做啥事情,都必须要和你讲清楚算明白。

说好听一点,那是亲兄弟明算账;说难听一点,那就应该归纳到小气一类。倒不是脾气上小气,只是性格上不容易被人接受。

话说北宋初年,民间就有一家抠门的地主。花钱让农户们到家里帮工,并承诺要请农户们"食肉糜"。

农户一听不仅有工钱拿,还有肉可以吃,自然是高高兴兴地去了。结果第一天工作做完才发现,所谓的肉汤里面,只有肉沫油渍的味道,哪里有肉味存在。

等到第二天上工之前,某位农户才突然发现,原来这家地主所谓的请客吃肉,不过是在家中下人切肉的时候,用抹布一遍又一遍擦着案板。

下人把肉切好,案板上的肉沫也全被地主擦到了抹布上面。等到农户们快要结束一天的工作,地主就将抹布放到水里煮熟。

农户心中的愤恨可想而知,可地主偏偏强词夺理,说这就是请客的肉。斤斤计较到这等地步,着实荒唐。

地主倒是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沾沾自喜,结果此后的日子里,再也没有人愿意帮地主家做工。久而久之,原本还算富裕的家庭,也逐渐没落了下来。

损人不利己

大户人家斤斤计较,尚且会付出一定的代价,更别说普通人斤斤计较,那多半很难交到多少朋友。好在上述这两种特征都还在正常人范围内,第三种特征才真的是接近病态。

常人很难想象,什么样的人会喜欢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毕竟这类事情对个人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因此得罪其他人,实在是得不偿失。

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还真就有人自己不好过,也见不得别人好过。就像明朝内阁首辅严嵩,哪怕对他本人没啥利益,也成天想着如何解决政治对手。

到了几近疯狂时,甚至还闹出了谋反和通敌叛国的嫌疑。身居高位而不思进取、不谋国事,反倒一心扑在党争上面。

要说严嵩无能,能够做到这个位置,本身就是能力的一种证明,可偏偏有着这种特征性格,实在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正如好高骛远一样,先辈们给出忠告,若是身边有这样的人,最好也尽早远离。免得这些人哪天将目标转移到自己身上,纯粹是无妄之灾。

大家都爱看
更多
阅读下一篇

晚唐的耀眼之战,3000骑兵击败10万大军,迫使回鹘投降

中晚唐时期,唐朝内外局势堪忧,出现了“国都六陷,天子九逃”的惨状。但是,处在发展晚期的唐朝依然有非常亮眼的对外战争。唐武宗在位时期的公元842年到843年,唐军上演了3000骑兵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