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诸吕之乱后,选刘恒是各方博弈的结果,当时刘盈一脉、老大刘肥一脉、老四刘恒和老八刘长这中间选。刘盈一脉是和吕家关系密切,而且当时也在帝位,直接淘汰。老八刘长性格不好,而且是在长安长大,应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但是功臣派也都是在长安,对他的脾气秉性太熟悉,也是太了解就给淘汰。这样就剩老大刘肥的儿子刘襄和老四刘恒,在除吕家中,功劳最大,也最名正言顺。
但是刘襄的部队被灌婴给挡在荥阳到不了长安,而且自己的母亲和吕后一样。刘襄是最不好控制的一位,一旦操作失误,很可能功臣派就会被清除。所以,刘襄出局。这样就剩刘恒了,刘恒是置身事外的人,为人低调,而且薄太后品行不错,也很低调。要是高调,早在长安就会被吕后杀了,肯定到不了代国。
刘恒是功臣派最满意的一位,也是各方博弈剩下来的一位。即使这样,刘恒也担心出事,让自己的舅舅先去长安了解情况后再去。刘恒在诸侯王中综合实力并不是最强,当时楚国和齐国实力最强,一个有人有地,一个有矿有盐,但是刘恒有兵。刘恒在功臣派眼中看似是最好控制的一个,没想到也是个人能力在帝王中最顶尖的一批,直接把功臣派收拾了。
汉文帝当时的代国,是所有诸侯国里军事实力最强的,整个大汉400年,代地的骑兵一直是可以决定国家命运的,当年刘秀就是得到了代地的骑兵从而夺取天下,刘恒当时不起兵才是最高明的政治手段。如果功臣取胜,最后肯定主动来迎他当皇帝,如果功臣失败,天下刘姓诸侯王再起兵,这时候刘恒百分百被推举为盟主,赢了一样是皇帝,所以从吕后死那刻起,刘恒就注定了是大汉皇位继承人。
汉文帝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无为而治"和"仁义平和",这是从百姓视角看的。从西汉权利结构视角,当时有吕氏家族,功臣集团,刘氏家族,一个无权威代王突然变帝皇,却能完美搞定,可见其过人政治手腕。面对外敌,更是暴躁老哥,第一次遇到匈奴大规模入侵就要御驾亲征,第二次也想御驾亲征。中国大地自西周结束,一直到文帝初,这几百年的时间一直在战乱,百姓从没有休养生息过。第一个让全国百姓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是汉文帝,无为而治并不是他没有权谋手腕。
汉文帝看上去好像他什么都没干,但是从景帝经历的一些大事来说文帝又干了不少事,做了非常多的铺垫。文帝是一位非常到位的皇帝,各种意义上的到位。文帝期间汉室还尊崇黄老之学,看似什么都没干其实就是无为而治的体现吧,汉太宗孝文皇帝确实可以说是给后世皇帝起了个范本,从一个被人架上皇位的泥塑木雕到后来言出法随的九五至尊,这能耐真的强。
刘恒作为一个本身不显眼,长期远离政治中心的刘姓王,突然被拥立为皇帝,他想坐得稳,没两把刷子怎么可能,而且战略头脑高级,听说匈奴劫掠,文帝血压上来,直接开干,不得不说他有血性,但后来他也明白他这一代干不成这件事儿,那就给后人积累资源。从很多的事件来看,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王,到帝王,隐忍,威严,权谋都具备了。文帝对于百姓的政策都是轻徭役,文帝肯定是一位很好的皇帝,这个真没必要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