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无人敢对,神童却妙对下联

2022-12-17 07:00     史说新语

既然已经有了正史,人们为什么还要创造野史呢?或许是因为正史太过枯燥,野史却十分有趣。

尤其是野史中出现的一些经典例子,至今仍让人回味无穷。这不,野史中就曾记载,朱棣微服私访时,提了一个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

结果周边大臣学士,无一人敢对。一直到偶遇一神童,朱棣才得到心满意足的答案。

朱棣的上联

时间回到公元1421年1月,朱棣把国家首都迁移到北京,可文武百官刚刚安定下来,皇宫中就突然出现一场大火。

虽说没造成什么人员伤亡,但对迷信的古人而言,这简直就是上天的愤怒,表明对迁都的惩戒。

于是无数大臣争相向朱棣汇报:皇上,咱们还是得回南京才行,老天爷都发怒了,没必要和它对着干。

可朱棣是什么人?一生戎马无数,甚至以皇帝身份,取得勒石燕然的成就。区区大火,丝毫不能影响到朱棣迁都的决心,倒是眼前无数求情的大臣,让朱棣尤为火大。

这些愚昧的臣子,怎么一点眼力见没有。别说现在正是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都已经迁都到北京,再迁回南京,这不是让皇室颜面丢尽?

外加上迁都的损耗,银两支出等等,这不是给财政增加负担?你们要是把钱用完了,我还怎么远征漠北。

朱棣气得不说话,多亏机智的夏原吉,连忙站出来表示,这怎么会是皇上的过错,分明是官员办事不利。将人祸怪给天灾,推卸责任。

朱棣稍稍松一口气,还得是老夏,要不事情又得闹大。等到群臣退去,朱棣悄悄将夏原吉叫到一旁。

房子被烧肯定不是我的本意,但天天有人念叨,也令人头疼,这件事情应该如何解决?

夏原吉俯首回答:不如趁着元宵节来临时,微服私访、与民同乐。一来安抚臣民,二来也是向上天证明,迁都也挺好。

朱棣一听,喜不自胜,难怪人家都说内事不决,找夏原吉呢(玩笑话),等到元宵节一到,朱棣便带着夏原吉,以及往日反对迁都最有干劲的几名官员,一同微服私访。

看着街边的繁华程度丝毫不输南京,朱棣十分骄傲地询问大臣:也不知迁回南京,京都如何?南京又如何?

看到大臣吃瘪,朱棣哈哈大笑,又笑着对众人说道:今日元宵,不谈朝政。我出一上联,诸位不妨试试下联。若能对出来,重重有赏。

随即,朱棣负手沉吟:"灯明月明,大明一统"。

可朱棣也没有想到,自己有感而发的对联,竟然一次性难到了所有大臣,甚至就连夏原吉,都真切地表现出实在对不上来的表情。

或许他们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却又不显得对仗工整,干脆沉默寡言。

朱棣环视一圈,见真没人出声应答,干脆也摆了摆手,带着众多大臣又继续前行。

神童的下联

及至众人行至一处小巷,突然听闻一阵悦耳的读书声。朱棣疑惑,今日元宵,竟然还有人埋头苦读诗书?让随从告了一声叨扰,便准备摆放读书声的来源。

没想到行至门前,开门的竟然是一位小孩童。朱棣倒是没什么反应,夏原吉却十分惊喜地说道:莫非你就是有着"溧阳神童"之称的彭印山

小孩子微笑点头:神童却算不上,不过我的确来自溧阳。夏原吉当下给朱棣介绍了一番,有关彭印山的故事,朱棣瞬间来了兴趣。

既然有神童之称,不妨试试刚才难倒众多大臣的对联?于是朱棣询问彭印山:手中有一上联,却苦于没有下联,不知小哥能否作答。

得到彭印山可以尝试的回答后。朱棣出言:灯明月明,大明一统。没曾想彭印山听闻对联的第一反应,竟是抬眼仔细看了看朱棣,随后才给出回答:"君乐臣乐,永乐万年"。

朱棣惊喜,也明白眼前神童,早已从对联中知晓了他的身份。于是笑着对身边大臣说道:"大明又得一解缙矣"

众人皆惊,要知道以当时解缙的文采,绝对得到所有人的肯定,但朱棣对年幼的彭印山,给出如此之高的评价,实在让人惊奇。

事实上,朱棣通过一句对联给出的评价,或许确实有高估的嫌疑,可彭印山的回答,的确是在追求工整的同时,也不露声色的拍了朱棣马屁。

俗话说美言不信,信眼不美,彭印山的对子,绝对是又信又美

大家都爱看
更多
阅读下一篇

曹丕重用贾诩,为何孙权对此非常不屑,甚至说魏国要亡?

贾诩是曹操阵营的重要谋士,江湖人称“三国第一毒士”,时人称他“有良、平之奇”。他也是曹魏开国功臣,实力还是很强的。在曹操时期,贾诩就已经很受重用了,曹丕称帝后,拜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