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社会的真实色彩是什么?那个时代没有彩色胶卷,好在有一批精通上色的摄影师。他们通过碳素工艺或者重铬酸盐工艺,为黑白照片添加色彩,让我们看到一个五彩缤纷的历史世界。
街头小商贩。
这位年过花甲的妇女,用竹篮拎了一些东西在街头贩卖,那些东西颜色鲜艳,是大枣还是山楂?数量并不多,应该是自家田里采摘的,舍不得吃(或者吃不完),拿出来贩卖,换取一些零花钱。美国摄影师C.E.雷尼诺恩拍摄。
少年儿童。
这些孩子在一座庙里,围坐在石桌上玩游戏。不知道他们上学没有?大概率没有上学,小时候疯玩几年,等胳膊、腿壮实一点,就要帮家里干活了。这是那个年代农村孩子成长的必然之路,读书的机会太渺茫了。美国摄影师C.E.雷尼诺恩拍摄。
在农田忙碌的母女。
母女三人穿着粗布衣服,蓬头垢面,拿着竹耙在秋收后的农田里搂草。她们没有缠足,可以干体力活,代表了底层劳动女性的形象。美国摄影师C.E.雷尼诺恩拍摄。
小脚贵妇。
这位妇女穿着宽袍大袖的袄裙,衣服上精美的纹饰显示着她的身份地位和经济实力。虽然裹了小脚,不能劳作,但家境优渥,不愁吃穿。她特意展示了自己的小脚,显然以此为傲。英国摄影师威廉·托马斯·桑德斯拍摄。
独轮车载运客人。
这种木制、独轮的简易车辆,在晚清民间扮演着重要角色。别看它简陋至极,功能却很强大,既可以作为"客运"车辆使用,也可以作为"货运"车辆使用,客货一体,无须改装,遇到人载人,遇到货运货,灵活便捷。我只有一个疑问,车夫推行时怎么保持平衡?英国摄影师威廉·托马斯·桑德斯拍摄。
直隶总督李鸿章。
李鸿章这张肖像照片拍摄于1878年,地点位于天津直隶总督衙门西花厅。当时他55岁,任现职已达8年,正积极推进洋务运动,在晚清政局中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中国摄影师梁时泰拍摄。
肥头大耳的官员。
这位官员十分富态,肥头大耳,真可谓"脑袋大脖子粗",在当时是不多见的。奥地利摄影师雷蒙德·斯蒂菲尔德拍摄。
年轻美丽的女子。
她精心梳妆,看上去又素雅,手拈一朵花,非常耐看,有点像邻家妹妹的风格,这就是传说中的小家碧玉吧。她没有缠足,穿着一双放到今天也不过时的鞋,整体状态比较健康硬实。奥地利摄影师雷蒙德·斯蒂菲尔德拍摄。
妇女群像。
这几位妇女背着行囊,似乎要出远门,正商量着走哪条路。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拍摄。
租界警察抓捕中国人。
洋人警察抓着一群男人的发辫,扬起木棍要打他们。那些被抓捕的人衣衫破旧,都是生活无着的可怜人,他们到底犯了什么法,遭到如此粗暴的对待?可能根本没犯法,只是阻碍了侵略者吮吸中国的膏血。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