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盖主,是中国古代封建年间,君王和将领之间最深刻的矛盾之一。
这种矛盾最不讲道理的地方就在于,永远会有人对过高的功劳,表示怀疑。要么皇帝、要么臣子,总是会质疑立了大功的人,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巨大的功劳?看起来不合逻辑,实际却非常现实。
清朝年间便有一位将军得胜归来后,被皇帝赏赐一杯毒酒。好在皇帝、臣子相互信任,臣子也大笑一声后将其一饮而尽,独留一众小人面面相觑。
章佳·阿桂画像
章佳·阿桂
时间回到清乾隆十三年,章佳·阿桂奉命随军出征,大小金川等地。可由于川陕总督张广泗的固守命令,导致阿桂半年未建寸功。
之后,川陕总督张广泗被逮捕处死,阿桂也因"勾结张广泗,贻误战机"等罪名,被下放到刑部监狱之中接受审讯。
好在乾隆皇帝念在章佳·阿克敦(清朝大学士,康乾雍三朝元老)年事已高,且只有阿桂这一个儿子,便格外开恩,将阿桂释放回家。
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面,阿桂一直表现得十分老实。乾隆念及其满洲贵族子弟的身份,以及其父阿克敦为清朝做出的贡献,再次任用阿桂。
此后,虽然阿桂一直谨小慎微的工作,但因为此前川陕总督张广泗贻误战机一案,和阿桂有了间隙的官员们,却不愿意与阿桂和解。
尤其是阿桂父亲阿克敦的政敌,也在幕后推波助澜,想要彻底将阿桂一家排挤出清朝朝堂。好在阿桂始终兢兢业业的工作,不给对方任何机会。
五年后,阿桂升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再次回归乾隆皇帝的视野中。对于阿桂的表现,乾隆自然看在眼里。可朝堂之中的一些声音,却也让乾隆十分头疼。
在乾隆眼中,手下臣子最有意思的地方,便是分明想要借助皇权除掉政敌,偏偏嘴上说的都是为了皇上着想。找的理由更是一个比一个冠冕堂皇,让人根本无法反驳。
当他们将矛头对准阿桂时,乾隆也只好叫来阿桂,暗示其用一场军功来证明自己。
于是乾隆三十六年,阿桂再一次参加征讨大小金川之役,前后历时五年时间,运筹战事,掌控战机,最终彻底平定金川。
可阿桂也没想到,等到他归来的时候,乾隆皇帝竟然自行更改了,当初和他一同约定好的剧本。
乾隆皇帝的毒酒
在原定的计划中,只要阿桂完成镇压就行。但等到阿桂回到京城汇报工作,乾隆却让颙琰(嘉庆皇帝)给他端上一杯美酒。
阿桂倒是没有多想,结果刚准备一饮而尽,就听到乾隆在旁边幽幽的说道:这是一杯毒酒,众多大臣说你拥兵自重,意图谋反,朕想要看看你是否忠心。
阿桂满脸茫然,乾隆这临时加戏,属实给阿桂整不会了。好在他还是选择相信乾隆,总不至于真的送出一杯毒酒。否则数十年前,他早就死在刑部大牢的审讯中了。
于是豪迈一笑过后,阿桂将酒水一饮而尽。看到阿桂坦然的将"毒酒"喝完,乾隆由衷地感到高兴。
原来,这其实是乾隆在借着阿桂,敲打其他大臣。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弹劾将领在外,拥兵自重,意图造反,这其实并不现实。
可大臣们总是旁敲侧击的诱导乾隆朝着这方面区想,乾隆也觉得厌烦。在文字游戏这方面,本来就不是乾隆的强项,也不能直接定罪,那就只能借毒酒作警示。
乾隆故意将言辞夸大,一方面,是暗示阿桂,这杯酒本身没什么问题。倘若你真要造反,还喝什么酒,回京路上就被拿下了。
另一方面,则是敲打大臣,"我"已经知晓你们究竟在想什么。这一次是阿桂在喝毒酒,可下一次,毒酒指不定就会赏赐给谁,也说不准到底是真的毒酒,还是假的毒酒。
不得不说,乾隆自身虽然没什么才华和本事,但帝王之术这件事情,的确是让他整明白了。
他不会直接强行借助清朝权力高度集中的优势,对付大臣,反倒是"以柔克刚",让大臣没有任何办法能够反驳。
而阿桂本人,忠心清朝不用多说,兢兢业业工作了一生后,还获赠太保,谥号"文成",并且入祀贤良祠(清朝祭祀王公大臣以及有功国家的专祀)。
在整个乾隆年间,阿桂是极少数做到出将入相的功臣。他的出现,即巩固了清朝对边境的统治,同时也促进了清朝多民族统一,不愧为一代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