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川军死守殉国,为台儿庄守军争取时间,受李宗仁高度赞扬

2022-12-23 21:00     历史大学堂

1938年3月14日到3月17日,国民革命军第22集团军(川军)在第41军第122师师长王铭章的带领下死守滕县县城,中日两军在滕县展开激烈战斗。经过激战,3000川军将士绝大部分壮烈殉国,王铭章师长壮烈牺牲。

李宗仁将军高度评价川军的战绩:"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

董必武等人给王铭章师长送去挽联: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增光。

那么,川军的战绩为何赢得李宗仁将军的高度赞扬呢?

上图_ 李宗仁(1891年-1969年)

第一,李宗仁与国民革命军第22集团军相知相惜。

结合当时的历史事实看,王铭章之所以率领川军死战到底,除了军人保家卫国的天职这个核心原因,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李宗仁在关键时刻"救了"川军。

1937年9月,川军各部队陆续出川抗战。王铭章率领部队从驻地德阳出发,奔赴前线杀敌。

国民革命军第22集团军原先有4万人,参加太原会战后损失过半。第22集团军在后撤的过程中和晋绥军发生冲突。由于川军是杂牌军,军委会不给川军提供弹药武器和人员的补充,愤怒的川军官兵砸开了晋绥军的军火库,打算就地补充。就这个事情让阎锡山很生气。第22集团军只能被迫离开第二战区。

上图_ 民国27年,阎锡山就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

离开第二战区后,第22集团军计划前往第一战区的想法也落空了。第一战区司令程潜拒绝接收川军。川军士气低落。在这关键时刻,第五战区接纳了川军。李宗仁还给第22集团军提供了一批新的弹药和500多支步枪,第22集团军官兵感谢李宗仁的"营救",决心死守滕县,回馈李宗仁的"知遇之恩"。

李宗仁能平等对待每一支参与徐州会战的地方部队,这一点在国军中是非常少见的。川军官兵出川抗日,在被两大战区排挤士气低落的情况下得到李宗仁第五战区的接纳,还得到了李宗仁的提供的武器和物资补充,川军官兵会把李宗仁当做"救命恩人"而去完成第五战区下达的作战任务,为台儿庄守军布防赢得宝贵的时间。川军以巨大牺牲完成任务,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李宗仁自然会对自己曾经伸手相救且完成任务的川军以较高的评价。

上图_ 川军 (民国时期四川地方军队)

第二,从滕县保卫战本身的角度看,川军能在武器装备和日军非常悬殊的情况下死守滕县3天,歼灭日军2000多人,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台儿庄守军争取时间。

滕县是扼守徐州的北大门,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属于扼守津沪铁路的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日军在占领山东大部分地区后,第10师团的兵锋直插滕县。

进攻滕县的日军为第10师团第33旅团下属的2个步兵联队,其中第63联队负责堵截中国军队的增援部队,第10联队的主力部队在炮兵火力掩护下进攻滕县。日军进攻滕县的兵力在3000人以上,有大口径火炮和坦克、飞机的支援。日军第10师团能随时派出主力部队支援滕县。第10师团为日军的甲种师团,有坦克和重炮的强大火力。

上图_ 日军第10师团,又名姬路师团

而坚守滕县的国民革命军第22集团军下属的2个军都属于中国军队的乙种军编制,每个军下属两个步兵师,每个步兵师下属两个步兵旅。没有75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全军的武器是四川土造的七九步枪,大刀和手榴弹,以及数量较少的轻重机枪和迫击炮。由于在前期的太原会战中损失过半且没有补充,满编4万人的第22集团军只有2万兵力参战。而日军第10师团全部参战的话,兵力只有2万人,还有飞机坦克大炮的支持。

所以,单从兵力和武器对比上看,川军要抵抗日军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川军却把这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滕县保卫战是整个台儿庄战役和徐州会战的组成部分。李宗仁也自然从台儿庄战役最高指挥的角度出发去认可川军的战绩。

上图_ 滕县保卫战 示意图

那川军是如何在滕县抵抗日军争取时间呢?

1. 在前期的作战中以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的战术,袭击日军。

第22集团军主动出击,在两下店等地袭击日军。在兖州、曲阜等地开展游击战争。在小雪村等地的战斗中,45军一次歼灭日军40多人,缴获日军的作战地图、作战资料、文件等情报,为第22集团军判断日军动向提供重要依据。

到了1938年3月9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滕县周围阵地。王铭章担任第41军的前敌总指挥,将122师师部和364旅的旅部驻扎在县城内。日军在突破国军的香城防线后就将先头部队直接插到滕县城下,滕县危在旦夕。

上图_ 王铭章(1893年7月4日-1938年3月17日),字之钟

2紧急部署兵力,依托城垣阵地抵抗日军。

滕县刚开始的兵力很空虚,虽然有兵力1000多人,但都是各个师部和军部的警卫部队,以及卫生队,缺乏实战经验。王铭章在战前紧急调兵,部署了2000人的战斗部队进驻城内,关闭所有城门死守待援。

由于滕县县城的城墙高10米,厚5米,还有深5米,宽12米的外部堑壕。王铭章决定依托滕县县城的坚固城墙作为掩护抵消日军的炮兵火力,让川军士兵用手榴弹和步枪等近战武器杀伤日军,尽可能的拖延日军进攻速度,为台儿庄战役争取时间。事实证明,这一战术在滕县保卫战当中的运用是很成功的。

3月16日上午,日军集中重炮开火。2个小时内,滕县城内外落下炮弹3000多发。11月15日,日军集中炮兵向滕县东关城墙猛烈轰炸。并发起多次进攻,但都被川军击退。

进攻失败的日军被迫改变战术,采取一次出动3个作战分队连续进攻的战术。川军接连杀退第一波次和第二波次日军的进攻,第三波次的日军冲入滕县城内,川军迅速组织部队扑上去展开反扑,经过激战将冲入城内的40多名日军全部歼灭。

上图_ 滕县保卫战旧照

3月17日,日军集中五六十门火炮,在坦克的掩护下猛烈进攻滕县守军的阵地,东关阵地依然是日军进攻的重点。守军用继续据守依托坚固的城墙抵抗,用手榴弹、步枪机枪和大刀作战,将冲入城区的日军全部歼灭。

从3月16日上午到3月17日中午,滕县的东关阵地在川军依托城墙阵地,以手榴弹等近战武器抵抗日军的正确战术的指导下始终固若金汤。

到3月17日下午,日军改变战术,将进攻矛头对准滕县城的南关。据守南关的370旅伤亡惨重,旅长吕康受重伤。南关阵地沦陷后,日军强攻东关,川军团长王麟壮烈牺牲。王铭章在转移的过程中和日军遭遇,经过激战,王铭章和他身边的参谋长等多名中高级军官壮烈牺牲。

直至3月18日中午,除了少数官兵突围外,绝大部分川军将士在滕县保卫战中牺牲,川军将士在滕县殉国的就有3000人。

上图_ 滕县保卫战,日军突破东关

川军官兵为保卫滕县付出了重大牺牲,而台儿庄守军用川军争取到的时间在台儿庄核心阵地坚守抵抗,随后转入反击取得大捷。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川军官兵的牺牲,李宗仁赞扬川军官兵的英雄事迹是理所应当的。川军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做到了最好。

作者:孙毅 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徐州会战》 周明 武汉大学出版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家都爱看
更多
阅读下一篇

权谋、告密与坚守:秦制时代的三个故事

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一辈子的读书、思考 一辈子的智慧追寻 权谋、告密与坚守 秦制时代的三个故事 文:谌旭彬 编:先知书店 宏大词汇里的慷慨激昂未必能够推动时代进步,具体而微小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