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师徒经过的乌鸡国,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国家,在这里经历的一切,也是充满着疑团。
前面几期,我们分别讲了乌鸡国国王、文殊菩萨、青狮精、井龙王,但是还有一个关键人物没有详讲,他就是乌鸡国的太子。虽然,他在整个降妖过程中,并非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人物,但也不可或缺。
因为,只有搞明白了他的所作所为,才会让我们对乌鸡国国王,乃至青狮精的观念产生变化。甚至,我(杨角风)都怀疑,究竟谁才是他真正的父亲?
杨角风谈西游系列文章第312期:乌鸡国太子:假国王不让我见母后,原来不是怕泄密,而是怕我学坏!
一、
在宝林寺,乌鸡国国王的冤魂托梦给唐僧求助,希望能帮他斩怪除魔,救救这个国家。
唐僧想了想,然后提到这么一个疑问,那就是降妖除魔很容易,但是毕竟此时的妖怪是以国王的形态存在。要是冒然干掉了一国之君,自己这一行人的罪过就脱不掉了,岂不是惹祸上身?
随后乌鸡国国王来了一句,我在朝中还有人呢,只要获得他的信任,不就可以了吗?
当时唐僧来了一句:
"想必是一代亲王侍长,发付何处镇守去了?"
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思维,国王的兄弟,手握重兵的那种,只要跟他取得联系,并获取他的信任。那么由他起兵,在孙悟空的帮助下,拿掉假国王,其他朝中大臣也无话可说。
但是,乌鸡国国王否认了:
"不是,我本宫有个太子,是我亲生的储君。"
难道这个国王连个镇守重镇的兄弟都没有?
这倒不是,而是涉及到一个即位的问题,因为此时的乌鸡国国王,他的诉求只有一个,那就是除掉乌鸡国的假国王,而没有想过自己还能复活。
事实上,不仅乌鸡国国王没有想过,自己还有复活的机会,连救他的孙悟空都不认为他还能活。而猪八戒更是故意给孙悟空挖坑,明知道死人不可复生,还故意怂恿师父命令猴哥救国王:
"师父,你怎么信这呆子乱谈!人若死了,或三七五七,尽七七日,受满了阳间罪过,就转生去了,如今已死三年,如何救得!"
二、
乌鸡国国王最在乎的,其实就是王位,倒不是说他一个已死之人还能重回王位,而是他不想让这个王位落到别人手中。
如果按唐僧说的,让一个亲王担负重任,除掉了这个假国王。那么,国不可一日无君,下一任乌鸡国国王会是这个亲王,还是太子呢?
所以,他才会特意强调,自己其实有个太子,也是亲生的,还是储君。这样一来,由太子领着孙悟空等人除掉了假国王,那么下一任国王,就非太子莫属了,王位也就没有旁落。
事实上,后来唐僧师徒除掉妖怪之后,国王于情于理也得让一让:
"请那一位师父为君,我情愿领妻子城外为民足矣。"
既然国王都能想到这个问题,难道青狮精就想不到吗,不会将太子给贬了吗?
对啊,所以唐僧才会疑问,贫僧之所以提到守重镇的亲王,前提就是:
"那太子想必被妖魔贬了?"
结果乌鸡国国王一愣,说了一句:
"不曾,他只在金銮殿上,五凤楼中,或与学士讲书,或共全真登位。"
这里提到的全真就是指青狮精,也就是假国王,他不仅没有将太子废掉。而且是将其带在身边,不仅找来老师教他读书,还拉着他一起上朝,参与政事。
只是有一件事,是限制了太子,那就是不让太子去后宫见王后,乌鸡国国王给出的理由是:
"此是妖怪使下的计策,只恐他母子相见,闲中论出长短,怕走了消息。故此两不会面,他得永住常存也。"
这青狮精的行为就有点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真相真是如此吗?
三、
要想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乌鸡国的太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首先,这个乌鸡国的太子,胆子不是一般的大。明明他外出打猎,射中了一只兔子,可是穷追到最后,发现兔子没了,只剩下了箭,他嘀咕了一句:
"想是年多日久,成了精魅也。"
他给出的理由就是,这只兔子啊,其实已经成精了,所以才会中了箭也没事。按理说,换做一般人,也得哆嗦一下,毕竟成精的兔子也咬人啊,但是他不怕,还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兔子消失的宝林寺。
随后,乌鸡国太子就见到了没有冲他下跪的唐僧,当时就大怒,下令拿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和尚。可是,唐僧岂是他的几个凡人手下就能拿下的,早有护法的神仙保护着呢。同样,这种情况下,换做别人早就吓得跪地磕头,嘴中大喊菩萨显灵,可惜他不:
"你是那方来的,使这般隐身法欺我!"
随后,唐僧掏出了他的宝贝,也就是装着小孙悟空的盒子,打开以后,孙悟空就变大了,当时众位军士都吓了一跳:
"若是这般快长,不消几日,就撑破天也。"
同样,乌鸡国王子仍然不害怕,甚至还将保护自己的三千兵士支走,只身跟孙悟空等人对话,全然不惧。这也表明,在乌鸡国太子眼中,妖怪也不可怕,自己还是有勇气面对的。
四、
其次,乌鸡国的太子,从骨子里就有点傲慢,这并非是靠三年老师教育就能纠正过来的。
比如,唐僧提到自己有宝贝时,他是不屑一顾的:
"你那东土虽是中原,其穷无比,有甚宝贝,你说来我听。"
当唐僧将袈裟掏出来之后,他是不认识的,还说这衣服露着半条胳膊,哪里看得出是个宝贝?就算唐僧将这件袈裟夸到天上了,在乌鸡国太子眼中,也不是什么值得称赞的宝贝。
等到孙悟空出场之后,说自己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太子也是不信:
"这星星小人儿,能知甚事?"
但是说他见识短吧,也不是,比如唐僧提到"四恩"是什么时,太子也是张口就来:
"感天地盖载之恩,日月照临之恩,国王水土之恩,父母养育之恩。"
而且,太子也懂《周易》,在孙悟空讲自己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时,太子也是予以否认:
"这厮又是胡说,自古以来,《周易》之书,极其玄妙,断尽天下吉凶,使人知所趋避,故龟所以卜,蓍所以筮。"
从他跟孙悟空的对话中,我们也能得出,乌鸡国太子也是非常有学问的。明明知道对方是妖仙,也是敢于争论,拿着自己的学问去跟孙悟空辩论,虽然最终败给了孙悟空。
对于太子来讲,虽然孙悟空拿出了足够的证据,证明金銮殿里坐着的不是真正的乌鸡国国王,但是他也并非全部采信,而是要自己亲自找母后再确认一下。
五、
再有,乌鸡国太子,跟自己的父王,也就是乌鸡国国王不同,他虽然脾气也暴躁,但是讲理,这是很难得的。
比如,孙悟空一上来就说人家的父王是妖怪,这明显是妖言惑众嘛。但是乌鸡国太子并没有下令拿下孙悟空,而是问他叫什么名字,要移交司法部门:
"你上来!我问你个真名字,好送法司定罪!"
同时,为了表明自己还是比较仁慈的,举了国王的例子:
"若我父王听见你这番话,拿了去,碎尸万段!"
这里提到的父王,可不是那个假国王青狮精,而是讲自己真正的父王,也就是乌鸡国国王。要是别人诬陷他是妖怪,他就会这样干的,这也很好理解,当初文殊菩萨变成的野和尚顶撞了几句话,他就下令绑了人家,还泡了人家三天水。
而在乌鸡国国王的心目中,太子的脾气跟自己一样,也是个狠人:
"我太子若看见,他睹物思人,此仇必报。"
而他之所以能控制自己的暴躁脾气,其实跟假国王的教育有关,正是这三年的教育,让他收敛了自己的脾气,尽量做到做事有法可依。
这也不是我(杨角风)乱说,在乌鸡国太子跟母后见过面后,孙悟空不让他跟着自己一起进城,担心妖怪起疑。但太子说,就算我现在回城,那个假国王也会起疑,原因是:
"我自早朝蒙差,带领若干人马鹰犬出城,今一日更无一件野物,怎么见驾?若问我个不才之罪,监陷羑里,你明日进城,却将何倚?"
六、
这里提到一个"不才之罪",那么,这是一个什么罪过呢?
道理也很简单,你作为堂堂的一朝太子,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今天可是带走了半个朝廷的人马,一共三千人。
可是,忙活了一天时间,竟然一只猎物都没猎到,作为储君,怎么服众?这是没有才能的表现,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太子无才,那就当不成太子。
这说明,在青狮精的控制下,一切都是严格按照储君的标准在要求太子。做事不要冲动,做之前先想一下自己国家的律法,是不是匹配自己的身份,能否做到众人信服。
是啊,给你请了全国最好的老师,给你配了全国最好的侍卫,结果你连只猎物都打不来,这就是在荒度光阴,这就是罪过啊。
更重要的是,青狮精是十分信赖这位太子,简直是视为己出,对其的关爱,跃然纸上!
比如到后来,孙悟空当众指出了假国王的真实身份,双方都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这边的魔王一看孙悟空定住了文武百官,自己掏出武器就要上,那边的孙悟空也准备好了棒子,准备打了:
"正动身,不期旁边转出一个救命星来。你道是谁,原来是乌鸡国王的太子,急上前扯住那魔王的朝服,跪在面前……"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在太子的眼中,这个假国王并没有那么可怕,至少不会伤害到自己,不然,他不敢这么冒失冲上去的。
七、
可是,乌鸡国太子冲上去扯住青狮精的衣角后,青狮精又是怎么做的呢?
乌鸡国太子讲到,面前的这几个和尚是东土大唐来的,大唐的国王可是李世民,到时候因为这几个和尚,他兴兵讨伐,咱们兵少将微,岂不是要倒大霉?
要知道,这个国王可是青狮精哎,大唐再怎么强盛,李世民再怎么威武,也伤不到他的。但是,青狮精却信了太子的言论,忍住了怒火:
"那魔王果信其言,立在龙床前面……"
这说明什么呢?
一方面,说明太子的这番言论是在青狮精的认知当中的,可是要知道乌鸡国太子前一天还说大唐奇穷无比,哪里有什么宝贝,这里又说大唐很强盛了,他这是咋啦?
这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前面他说大唐很穷的话,要么是骨子里的傲慢,故意这样说,要么就是之前乌鸡国国王教育的。而这个假国王,估计从来没有讲过大唐很穷,很弱的话,不然太子也不会用这样的话去劝说他。
更难能可贵的是,青狮精明知道凡人军队是奈何不了自己的,就算杀掉了这几个大唐的和尚,李世民也奈何不了自己。只不过,万一他真发怒了,受苦受难的还是太子,还是乌鸡国的百姓。
当然,最终理论一番后,还是得开打,此时,太子明明还在自己手边,随便拉过来就能当人质。可是,青狮精宁可现了原形后,跑到外面跟孙悟空打,也不想伤到太子一根毫毛。
八、
由此可见,青狮精对太子,一直是很用心在培养,还让他参与政事,也给了他足够的自由。
有人说,不对啊,他都不让太子跟王后见面,这叫哪门子自由?
对,表面上看,青狮精不让太子跟母后见面,是防止俩人闲谈,找出了自己的破绽,其实,并非完全如此。
按照书中的说法,太子是一点都没有怀疑当今的国王是假国王的,虽然这个国王对待自己有点严厉,这在他看来,恰恰是在严格培养他。
但是,在母后这里,就出了大问题了,那就是床事问题。
当初孙悟空见乌鸡国太子对自己的话半信半疑,当时给他出的主意,就是回去问问母后跟国王的恩爱之事,乌鸡国太子也确实照做了:
"母亲,我问你三年前夫妻宫里之事与后三年恩爱同否,如何?"
乌鸡国的王后,听到儿子这么问,无奈回了一句:
"三载之前温又暖,三年之后冷如冰。枕边切切将言问,他说老迈身衰事不兴!"
确实,如果两人相见,很容易将这个异常暴露出来,但也并非没有办法解决。比如不去跟王后睡不就行啦,让旁人看来是另有新欢,而且这个新欢,弄个自己人保守秘密就是了。再说了,要是担心太子发现端倪,找个由头废掉太子就是了,青狮精为啥不这样做呢?
九、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这个王后的三观不正,太子跟她接触的越多,越会出问题。
书中关于乌鸡国王后的描述并不多,但仅有的几句对话,却透露出这母后,其实是有大问题的。乌鸡国太子闯进后宫之后,"噗通"一下跪在了母后面前,刚说出一句"母亲"来,这王后就先说话了:
"孩儿,你怎么声音悲惨?你父王年纪高迈,有一日龙归碧海,凤返丹霄,你就传了帝位,还有什么不悦?"
你看啊,这母后见儿子不高兴,开导他的方式竟然是,你有啥不高兴的,你老爹就快挂了,到时候整个天下都是你的,你该高兴,而不是悲惨?
这种言论无论在什么朝代,都是大逆之言,这要是被国王听到,王后都得去冷宫里念经,太子估计也当不了太子了。
更重要的是,这太子在母后面前也毫不忌讳,明明有更好的办法探知假国王的一言一行。他却还是毫不忌讳地,问了母后跟假国王的恩爱之事,换做正常的母子关系,这种话还真不好问出口。
关键是,作为母后,还如实回答了……
要知道,这时候的王后,还不知道国王是假的。由此可知,如果太子再留在她身边,好的学不了多少,坏的一学就会,她培养出来的太子,德性大概率不会好到哪里去。
种种迹象都表明,假国王对待太子,真是视如己出,完全把他当成一代贤君培养的。反而是真正的乌鸡国国王,没有带个好头,自己一身臭毛病,还惯出了太子的坏毛病。
所以,谁才是亲爹,还真让人疑惑呢!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西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喜欢就请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