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徐州楚王陵,一个电工在昏暗的墓室里安装电灯,没想到脚下随便一踩,居然踩到了整个王陵里最珍贵的物件。
他不带任何犹豫,将这个文物收入囊中。可惜的是,五年后他终究藏不住秘密,还是在一场酒局中说出了真相。
当年的11月,徐州的几个村民在前往龟山采石时,居然意外发现了一座石墓。只是这座石墓的保存情况实在是太糟糕了,为了避免更多的文物被毁损,考古队只能紧锣密鼓地开展抢救性发掘工作。
为了便于考古工作的开展,考古队请来了电工队帮忙给古墓安装电灯,以便于对古墓进行地毯式搜索。那时候,电工王某因为素来老实,在电工队里经常被其他同事给推活,被分配到给工程量最大的6号墓室里安装电灯。
其实,6号墓室可不一般,是这座石墓里用来安放墓主人棺椁的墓室,里面摆放着一具绚丽至极的彩色棺椁。
电工王某虽然不是第一次下古墓,但彩色棺椁还是第一次见,加上光线昏暗,未免内心有几分发毛。他只想着尽快把电灯安装了事,然后赶紧离开。
没想到,他电灯才装到了一半,走到棺椁附近时,脚下居然拌蒜,竟然是踩到了个硬物给滑了一跤。在昏暗的灯光下,他蹲下身子往地上一摸,摸到了个形状酷似长方体的物件,似乎和古代的印章有几分相似。
所谓"财帛动人心",虽然这位电工也知道考古的规定,但毕竟是如此重宝,虽然内心有几分挣扎,但还是趁着无人看守,将此物揣进了兜里。
此时,这位电工哪还有心思安装电灯,他一改往日的尽职尽责,对6号墓室里的电灯安装敷衍了事,便托词家中有事,抓紧离开了古墓。
在回家路上,他特意绕路到一条小河旁,将印章清洗了一番,发现印章的材质是银质的,在上面还有一只昂首向上的乌龟,印面上则刻着两个难懂的古文。
接下去的五年里,电工王某每次下班后就在家中把玩这个印章,可谓爱不释手。某一日,他进城置办点东西,在逛街时偶然路过一个古书摊。他想起自己可是也有"文物藏品"的人,便也动了附庸风雅的念头,居然也一本正经地拿起古书观看。
凑巧,当他翻开一本名为《拾屯志》的书时,发现文中描述的古墓居然就是自己五年前安装电灯的王陵,而且文末还很遗憾地留下了个疑问:原来,由于墓葬被盗得七零八落,墓主人身份至今不明,考古专家们只能大致推断是西汉第六代楚王刘注,或者第七代楚王刘纯。
看到这,电工王某不由得想起自己家中的那枚印章,难道那么巧就是墓主人的吗?
他急忙回到家中,从家中寻来了一张废旧报纸,将印章上的字拓印在上面。只是,王某毕竟文化水平不高,看到上面的两个字,依然是摸不着头脑。
王某倒是留了个心眼,将印章的内容一分为二,分别找到了两个古玩摊主,请求指点文字的内容,并确定了其中一个字是刘,另一个字则是注,合起来就是刘注。
换言之,王某手上的印章就能证明古墓的主人就是西汉第六代楚王刘注!
只不过,王某内心虽然高兴,却又有几分不安。在他看来,自己确实是求财心切,但并没有想着会顺走如此珍贵的宝物。这时候再还回去,先不说甘不甘心的问题,万一被追究起来又该如何收拾呢。
就这样,王某内心一连苦闷了好几天,他只好寻来几个交好的同事一起喝酒,只盼望能一醉解千愁。那场酒席里,多有当年一起去古墓安装电灯的人,免不了谈起龟山汉墓。
王某在一番推杯换盏后,或许是喝醉了,竟然借着酒劲说自己有印章,可以证明墓主人就是第六代楚王刘注。
后来,酒桌上的事情传到了考古队的耳中,专家们惊喜交加,便赶赴王某家中了解情况。本来,王某还不想承认,可是他恰恰没有收好角落里的废报纸,上面恰恰就有一方血红色的印记,也就是"刘注"二字。
在专家们的反复询问下,王某选择和考古队开诚布公,把发现这枚印章的过程尽数告知。
经过专家们的测量,这枚印章通体银质,长2公分,高1.7公分,重约40克,是西汉时期的印章。更难得的是,这枚印章的出现确定了龟山汉墓的主人身份,这在考古学上意义不可估量。
由于王某的开诚布公,并主动上交了文物,虽然有私藏之嫌,但当地文保部门还是奖励了他130元。如今,这枚印章成为徐州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见证着汉朝文化依旧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