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无论我们是在古代兵荒马乱中,还是在现代生活中,老百姓要是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吃饭。
在古代中,战乱很难不发生,有战乱就会有的地方闹饥荒,而有的地方闹饥荒,就会没有食物。
这种地区的人们如果没有食物,在饿的时候会去吃草根和树皮,但在那个时候有的地区他们宁愿吃草根,啃树皮,也不去抓河里的鱼虾来充饥,这是为什么呢?
第1点,没有钱和工具
河南有一户人家,在闹饥荒的那个年代,因为家里人都吃不起饭,所以他们只好卖掉自己的女儿来养家糊口。
而且这户人家还养了一条很可爱的小猫,但由于闹饥荒没有什么可以吃的,他们实在饿的不行就吃掉了那条猫,如果他们没有食物,实在饿的不行,也会啃树皮。
在闹饥荒的这个年代,少不了会发生一些天灾,而这户人家的收入,也在减少,他们没有吃的喝的,成为了一群灾民。
只好到处去找吃的,在路上如果饿的不行就啃树皮,在这里你们肯定要问,他们为什么不去河里抓鱼呢?
这是因为在闹饥荒的年代,蝗灾涝灾和旱灾是很常见的,在一些地区中,常年会不下雨,而且如果这三个灾难同时出现的话,他们根本在河里头打不到鱼和虾。
况且在多灾多难的年代,他们也没有逮鱼逮虾的工具,那个时候家里头也没有很值钱的东西,更别说逮鱼逮虾的工具了。
第2点,当时老百姓们都没有体力
他们已经饿得站都站不起来,也有一些人只是默默的躺在那里等死,他们根本就没有体力去,河里逮鱼逮虾。
他们也想去河里逮鱼逮虾,但是他们没有那个能力,当时他们已经好几天都没有吃过一顿饭了,连站起来都是件难事,更别说用工具去河里抓鱼了。
第3点,有其他充饥的食物和方法
是因为像住在山上的老百姓,他们能吃的食物会比较多,有很多东西他们可以充饥。
以前在闹饥荒的时候,老百姓的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并不只是依靠粮食去充饥,一些老百姓他们在种田的时候,也会受到一些地主的压迫,必须缴纳地税才可以。
原先的老百姓本来粮食就少,交完税之后所剩无几,远远不够一家人吃饭的。
如果再碰到饥荒的年代,由于家里的粮食不够吃,他们就会选择去吃一些树皮,草根,实在是没有东西吃了,他们也会吃土。
那时候会有一些比较好的富人会开仓放粮,会劝导老百姓去种桑树,刚开始有一些老百姓也不是很愿意,有的老百姓会说:种粮食可以吃,种桑树能干什么呢?
因为种桑树可以养蚕,用蚕丝来交税就可以不用粮食来抵押了,后来许多老百姓理解了这个县太爷的用意,纷纷来感谢他。
一开始的时候老百姓们都不知道种桑树,甚至有一些老百姓挺身走险去售卖私盐,但是在那个时代售卖私盐是不允许的。
正是由于这位县太爷,告诉了老百姓一种生活的好方法,售卖私盐的人也越来越少,在那个时代,土地很重要,有一些地区碰到自然灾害的时候,粮食就会被卖的价格很高。
一些贫苦的老百姓担负不起,他们就需要饿着肚子,为了更好的活下去,就会带着家人去逃荒。
第4点,生产方式太过单一
都知道在古代主要以农耕文明为主,农业种植成为了主要的生产方式,渔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并不是特别突出。
尤其是北方没有足够的水产资源来发展渔业,而手工业和工商业也只是在南方发展,所以在北方,人们只是以农业种植为主。
在面对灾害的时候,传统的种植方式很难进行下去,以农耕为主的百姓就会面临生存危机,不得不带着家人去逃荒。
当灾害发生的时候,粮食供不应求,虽然那时候会有一些人开仓放粮,但是由于老百姓比较多,开仓放粮的效果微乎其微。
在古代地主阶级会对农民进行剥削和压迫,导致老百姓的粮食在交完税之后,会变得更少。
而且在古代闹饥荒的地区多以北方为主,北方水产资源匮乏,人多鱼少,同时捕鱼的难度大,耗费体力。
而对于南方来说,由于温度比较高,光线充足,农作物可以高达一年两熟,甚至三熟,所以南方的人们认为没有必要捕捉鱼虾。
对于古代人来说,鱼虾并不能作为主食,农作物才是人们的主要来源。
最后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树皮野菜中富含淀粉和糖,它能够为人体补充最基础的营养能源,可以增加饱腹感。
书皮也可以磨成粉末,然后可以做窝窝头,而且人们在逃荒的时候,人们最先看见的就是树皮,这也是人们逃荒过程中的最佳选择。
启示录
那个时代老百姓会选择挖野菜来充饥,由于人们吃的粮食不多,没什么力气,所以很少有人去捕鱼。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发展也越来越好,古代饥荒的事情也很少发生,随着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种植业越来越发达,一些种植的技术得到了改进。
在古代的时候,他们闹饥荒是由于条件比较差,河里的鱼虾也不太适合充饥,鱼虾的数量比较少,所以他们才会去啃树皮。
我们要时刻牢记珍惜粮食,杜绝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