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少吃肉成了一种的健康趋势。尤其是老一辈,认为"晚上不吃肉更好",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很多人认为晚上吃肉会营养过剩,加上运动少就容易长胖,过度肥胖就容易引起"三脂高"。这乍一听有点道理,但实际这些想法不太全面。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新陈代谢能力下降,为了预防和控制高血脂、高血压等各种慢性疾病,少吃点动物性肉食,确实很有必要。但如果矫枉过正,完全不吃肉食,这反而会因为缺乏营养素而导致一列问题。
1、缺乏蛋白质
肉是蛋白质的主要供应来源,而蛋白质是生命的主要承担者,是构成人体各种细胞组织的原材料。少了它,人的皮肤、骨骼、肌肉、大脑都会出问题。
对于身体机能下降的老年人来说,缺乏蛋白质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肌肉萎缩、消化不良、皮肤加速衰老甚至老年痴呆的问题。
2、引发贫血
WHO估计,60岁以上的人患有贫血的比例达23.9%,其中营养缺乏如缺铁、维生素B12的占据一大半。
许多研究表明贫血会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即使是轻度的贫血,也可能会让人长期疲劳、精神不济、关节疼痛、呼吸不畅。而中度和重度的贫血,则与急性心肌梗塞、认知能力下降和高死亡率密切相关。
3、加速肌肉流失
在40岁左右,人的肌肉会开始流失,随着年龄越大流失速度也会加快。
肌肉流失往往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这意味着有时一次小小的磕磕碰碰,就可能引起骨折、摔伤甚至影响生命。据统计,每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因意外摔倒导致骨折的人数高达百万。
人体的肌肉组织有20%由蛋白质构成,如果长期肉类摄入不足,蛋白质的缺乏将会加重肌肉流失速度。
所以年龄稍长的人,最好餐餐都要吃点肉,但前提是要科学吃肉。
1、吃够一定量
《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2022)》建议,老年人每餐都要摄入一定量的肉类和大豆类食物,每天要吃够120-150g,其中鱼、畜禽肉为40-50g。同时建议每天要喝300-400ml的牛奶及其奶制品,补充蛋白质。
2、这2种肉要多吃
鱼肉。鱼肉的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其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加快胆固醇代谢、防止脂质沉积,一定程度上能帮助降血脂。
同时鱼肉的结缔组织纤维比较少,柔软的肉质也比较好消化,对于咀嚼吞咽能力下降的老年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瘦猪肉。瘦肉也含有较高的蛋白质,每100克瘦肉中含有20克左右的蛋白质,所以一餐可以吃上两个指头大小的瘦肉,补充每日所需蛋白质。
1、加工肉
加工肉如火腿制品、腌腊制品、熏烤制品等,已被世卫组织列为2A类致癌物(有致癌风险)。
这类食品的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含量高,制作过程中往往会添加大量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
一旦摄入过量,就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的等多种疾病。
2、油炸煎炸肉类
高温煎炸食物时,肉食中的油脂经过氧化分解等反应,极其容易产生苯并芘(一级致癌物)。这玩意吃多了,可能会加剧皮肤、肺、膀胱等器官组织癌变,产生恶性肿瘤。而且它还会祸害下一代,引起胚胎畸形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总的来说,肉不是洪水猛兽,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要吃,最好餐餐都吃点。科学吃肉,才能营养均衡,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