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以后,曾坦言:除了袁崇焕之外,还没人打得过他。这是对自身军事实力的自信,也是对身为敌将的袁崇焕的肯定。
既然如此,崇祯为什么非要杀掉袁崇焕呢?当他亲手将大明朝最后一段长城推倒,岂不是放任后金壮大并进一步威胁明朝?
事实上,崇祯不得不杀,而袁崇焕死得也算不上冤枉。
聊慰上意
崇祯即位后,对辽东战局异常关注。作为彼时深受崇祯皇帝器重的袁崇焕,也因此被第一时间召见。
崇祯皇帝急切地询问他,如今女真族已经祸乱边疆十余载,爱卿可有什么良策?
袁崇焕简单回答说道:倘若皇上能给臣便宜行事之权,五年而辽东外患可平,整个辽东也都可以收复。
对此时的崇祯皇帝来说,相比在没有任何事情,会比袁崇焕的话语更令他感到高兴。五年,只需要五年时间就能解决女真祸患。别说便宜行事了,哪怕给你个封建大吏也行啊。
甚至即便时间超过五年,只要袁崇焕真的能够解决女真祸患,让自己安心处理国事,那袁崇焕也是有功无过。
可让崇祯皇帝没想到的是,这样的话语只不过是袁崇焕"聊慰上意",也就是说好话给他听。真想在五年内解决一个已经逐渐崛起的部族,根本不可能那么简单。
尤其是明朝内部一团糟的情况下,袁崇焕的敌人,可不仅仅只有女真。因此,当袁崇焕后来没能按期完成任务的时候,崇祯皇帝将其处死,真算不上什么错。
古代封建社会中,袁崇焕犯的便是欺君之罪。要说他冤枉?还真不合适,只能说较为可惜。
倘若袁崇焕能够遇到刘彻那样的君主,并像霍去病一样勇武,或许五年之计可成。可崇祯毕竟不是汉武帝,他也不是霍去病。
擅杀毛文龙
其次,则是袁崇焕便宜行事,实在有些过头。古代皇帝希望手下武将能征善战,但更希望他们听话!当年大将军蓝玉多勇猛,孤军深入大漠,愣是在将死之际,给元朝余孽打出心理阴影。
可那又如何?不听话的将领,早早上了朱元璋的黑名单。袁崇焕也是如此,虽说彼时东江总兵毛文龙,杀良冒功、侵吞辽饷都是死罪,可也不该由袁崇焕来杀。
掌握证据,更应向崇祯皇帝举报,由崇祯皇帝决定。武将们可能不在乎这些细节,可这都是必须要走的流程。
知道的人夸奖袁崇焕一心为国、绝无私心。不知道的人只觉得袁崇焕声势滔天,已经可以和崇祯分庭抗礼。
有心人在一旁煽风点火,想不死都难。何况杀死毛文龙后,谁来接替毛文龙呢?就算有一万个理由厌恶他,却也不得不承认毛文龙防守女真的重要性。
东江军再也无力牵制后金,这才导致皇太极敢于发动后续的乙巳之役。袁崇焕挥向毛文龙的这把屠刀,同时也砍向了自己。
一时没有影响,也终究会给自己招来祸患。他死得冤枉?由他本人做出的决定,算得上冤枉?
乙巳之变
最后就是明清双方的战争转折点,即乙巳之变。从军事角度讲,这场变动发生之前,明朝九边军尚有18-20万可战之兵。
可在这之后,明朝军队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从政治角度讲,袁崇焕分明有机会将战场遏制在边境一带,结果直接让皇太极跑到北京城下和明军战斗。
哪怕袁崇焕最终把皇太极打跑了,崇祯心里也十分膈应。更何况崇祯本身就是多疑的人,这场战争,莫非是演戏给他看?
《明史》中就记载,当袁崇焕向崇祯提出请求,希望明军能够进入北京修整的时候,崇祯就以"兹事体大"为由给拒绝了。别人都打到家门口,为什么还不让自家军队进门?
因为此时的崇祯皇帝不敢相信袁崇焕,这是来帮我的,还是来篡位的。后人站在上帝视角上指责崇祯皇帝,可彼时袁崇焕真要不利于明朝,那就是皇太极麾下第一大功臣。
甚至皇帝由朱改姓为袁,也不是没可能。只要敢想,历史的转折便牢牢掌握在袁崇焕手中。面对这样的袁崇焕,崇祯皇帝该不该杀他?能不能杀他?答案是肯定的。
当边疆将领都能威胁到自身统治安全的时候,任何一位皇帝都不会心慈手软。
这无关于信任,只是历史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