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是个实力说话的时代,夹在几个大国中间,小国自有小国的难处

2022-12-16 19:00     萧家老大

春秋是个实力说话的时代,夹在几个大国中间,小国自有小国的难处

郑国被秦、晋、楚欺负来欺负去,夹缝中求生,日子过得好不艰难。先是做楚国的小弟,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国后,顺便把以前归附楚国的几个小国也纳入麾下,郑国就是其中的一个,又做了晋国的小弟。

春秋是个实力说话的时代,夹在几个大国中间,小国自有小国的难处啊,虽然现在有晋文公这么强大的靠山了,但是,楚国这个强邻还是值得仰视和敬畏的,所以,不得已又与楚国暗通款曲,偷偷结盟。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自己的小弟居然和老对头眉来眼去,简直是孰可忍,孰不可忍。晋文公于是传檄诸侯,讨伐郑国。还好有养马老汉烛之武退了秦师,救了郑的灭国危机。

在春秋初期郑庄公主政期间,郑国可不是这样任人宰割的弱小国家,而是春秋初期实际上的霸主--没有位列五霸,不过,是因为和周天子有些矛盾,天子没有认可罢了。

那时候,郑国不但不是小国,还是专门欺负小国的主。强大如齐,也得跟着郑国的旗帜跑来跑去的。

周初期分封边疆的国家,只要国君励精图治,基本上都会成为大国。相反,在分封在"中央之国"附近的,因为彼此势均力敌,施展不开,基本上很难壮大。齐国、秦国,还有楚国、吴越,莫不如是!

许国是个小国,国君只是个男爵,封地小,自然实力不强,但地理位置好啊,中原正中,兵家要冲,郑庄公看上了,想要。于是,以天子名义,伙同齐国、鲁国等组成联军,把许国都城给攻破,许国国君出逃。

后来,又看中许国都城边上的一块地,许田。便约了鲁国国君,说,我去朝觐天子路上很不方便,你去泰山,途中也少一个歇脚洗澡的地方,不如咱们换换吧。鲁国国君明知郑国强大,换出去的,就换没了,换进来的,却不一定换得进。心中不愿,郑庄公便送了一块美玉,强塞给鲁君,换了许田作为屯兵之地,开始扩张之路。

滑国,是秦国袭郑途中经过的一个小国,在弦高犒师之后,孟明视见偷袭不成,不得不回去。但名将出手,譬如宝刀出鞘,不饮血,不空回。回师途中,孟明视便顺手灭了滑国,华丽丽地回了。

再说许国,被郑庄公灭了,另找个地方立国,又被楚国玩面团一样的揉捏,几次赤着上身,"肉袒谢罪",才免去国灭身死的下场。

许国被虐一次,就不得已"搬家"一次,本是小国,如何禁得住这般折腾,倒是许国臣民的忠心,值得给个赞。

庸国,子爵封国。这是个传奇的小国,民风彪悍,善战,好战。擅巫医,善修建。说是东方斯巴达,一点不为过。以一个子爵的小国,方圆三五十里地,北拒强秦,南抗大楚,居然也不落下风。在楚庄王三年不鸣的时候,还主动出击,攻得楚国居然有点招架不来。国小民寡,一味示弱,自然会被欺辱,但一味的好战争强,却也不是生存之道。周围国家都视庸国为患,巴、楚、秦便联合起来,灭了庸国。

晋国借道伐虢的故事,更是经典。虞国和虢国的关系不错,晋国想吞并两个国家,却怕攻虞则虢救,攻虢则虞救。有臣下出主意,说虞国国君贪婪,您送去宝马美玉,再向虞国借个路去讨伐虢国,虞国就不会出兵相救了。晋献公有点舍不得名马美玉,正迟疑。那个臣子说,没事,他们只是暂时为您保管呢。

名马美玉送到虞国国君手里,晋国又借故在虢的边境制造点事端(小日本也常用这招),找个名目要讨伐虢国,并向虞国借道。虞国国君要答应,手下进谏,说两国唇齿相依,唇亡则齿寒,不能借道啊。虞国国君不听,说:为弱国得罪强国,划不来啊。不到半年,两国相继被灭。

圣人说,春秋无义战。为兼并小国,只是找个过得去的名目,就兴兵犯境,有时候甚至借口都不找了,直接开打。

整个春秋战国,几百年间,征战不断。小国弱小,甚至,还没来得及在史书上伸展下腰身,就被历史的车轮碾压入泥尘。

不过,既然存在过,就坚强地留下痕迹,许国、谢国、徐国……

这些小国虽然消亡,但小国的子民,却在这片土地上世代繁衍,生生不息!

(本篇完)

大家都爱看
更多
阅读下一篇

个性柔弱的汉文帝,诸吕之乱后登上帝位,他才是最精明的

平定诸吕之乱后,选刘恒是各方博弈的结果,当时刘盈一脉、老大刘肥一脉、老四刘恒和老八刘长这中间选。刘盈一脉是和吕家关系密切,而且当时也在帝位,直接淘汰。老八刘长性格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