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讲解
在古装剧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位太监或者锦衣卫,再或者大内侍卫,骑着一匹快马,手中拿着一个卷轴,不远万里走南闯北跑到某一个地方。
之后把这个卷轴拿开,所有的人看到之后都会下跪,然后再说一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就这几个字说完,接下来的事情基本就定性了。
比如让一个官员升职加薪,马上就能升职加薪,让一个官员人头落地,马上这个官员就会人头落地,这就是圣旨的威力。
也就是说如果不出意外,甚至是可以决定,一个官员生死存亡的,也能够决定一个地方百姓的生死存亡。
那既然如此,圣旨的影响力就会变得极大,如果我们单纯地,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当一件事情的经济利润超过300%,就会有人铤而走险。
那当一件事情的利润超过1000%,不要说铤而走险了,就是让他杀妻杀子,都有一定概率能成功,既然如此,在古代有没有造假圣旨的情况呢?
换句话来说,圣旨究竟有何震慑力或影响力,今天咱们一起来看一下。
第1点,圣旨的第1个字非常特殊
与其说是圣旨的第1个字倒,不如说是圣旨的前4个字,只不过这4个字当中,又以第1个字最为特殊。
前4个字是哪4个字呢?
是奉天承运4个字,这4个字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在圣旨具体操盘之前就已经写好了。
很多小伙伴可能不太清楚,我就举个简单案例。
大家小学的时候,都领过学校里的奖状,奖状一般是,恭喜某某某同学获得,年级考试前10前20或者前50的好成绩,或者荣获三好学生。
这样的奖状只有几个字,是可以后面添加的,所有的其他字是提前打印好的。
那可以后续添加,就是学生的名字,比如你叫王小二或刘老狗,再或者王大麻子,那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后续添加。
同样的道理,圣旨也是,上面的奉天承运4个字,就是提前编辑好的,具备极其强大的鉴别能力。
更重要的是,圣旨本身会有各种各样的祥云,祥云是什么呢?
举个简单案例,类似于一个碗旁边的雕饰品,你的碗里面或者外面有图片,这些图片就可以称之为祥云。
当然圣旨里面的祥云会更多,而位置就确定了奉天承运的第1个字,这个字究竟在哪里写?
这一切全部都是核心机密,哪能够掌握这一些核心机密?
只能是单独为皇帝服务或者单独的皇家成员。
那单独为皇帝服务的人,会轻易把这个秘密说出去吗?
就算是说出去了,你能不能听得到,先放在一边,你真的听到了,你还能够仿造出一个圣旨来,那我还真佩服你。
第2点,伪造圣旨需要提前多做准备
大家不要觉得圣旨非常简单,以现在的工艺技术来说,伪造一个圣旨难度好像没有那么大。
但是在古代大家要注意,自制品从最开始制作到批量成型,最起码需要提前准备4~6个月,里面的每一处标记,都不能出一点纰漏。
有人就说了,不就是皇帝传的一句口头话,有必要这么严谨,直接在随便一张纸上,写上字不就行了吗?
还真不是这样,皇帝的圣旨意味着,这是皇帝的直接旨意。
古代的皇帝又称为天子,什么叫做天子,那是老天爷的儿子,既然是天子那就得一言九鼎,驷马难追。
那就不能朝令夕改,所以圣旨最开始制作的过程,就需要精雕细琢,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
一般情况下,像给皇宫当中的皇帝或各个娘娘制作衣服,都是由单独的人来做。
他们之所以来做,是因为子承父业,祖祖辈辈都是从事这个行业。
更重要的是,圣旨所需要的丝绸丝织品,以及各种材料,也只有皇帝以及与皇家相关的人,才能掌控,可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够掌握住。
举个简单案例,天下大乱,一些臣子们有反叛之心,可是没有圣旨伪造了一个,如果真的很好伪造,那原本就天下大乱,无异于雪上加霜,这也是为什么皇帝非常重视圣旨的来源。
第3点,甚至具备更高的安全保障
虽然在古代,圣旨的发放规则不同,但大多是一式两份或者一份,需要回到朝廷备案。
比如皇帝在圣旨上写了一些字,然后盖上章,臣子们拿着圣旨给你宣读,宣读完了之后,圣旨你是不能拿走的,需要在旁边看一看,看完之后再把圣旨还给人家。
无论是锦衣卫也好,太监也好,甚至是某些官员也好,再拿着这些圣旨,回到京城复命,也就是需要备份复盘。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情况,比如圣旨一式两份给你,一份皇帝自己拿,另一份需要有单独的人保管,将来出了差池,那就得一份一份的去对照。
如果大家觉得对此有疑惑,那我们可以看一下,汉武帝时期发生的一些事,有一个叫陈子胜的人,有一份之前皇帝给的圣旨,可唯独没有皇帝玉玺印章,被判定为假圣旨,最终被灭门。
另外我们再做一点延伸,圣旨的玉玺也非常关键,玉玺的真实程度,就类似于现在的公司公章。
盖圣旨的过程当中,哪怕中间有一个地方,真实度不高或者存在虚影的情况,都会被判定为圣旨无效。
历史启示录
圣旨十分特殊,比古代的银两或者某些珍奇之物,还要特殊,甚至存储不到位,以至于被虫子蛀了个洞,都有可能成为,臣子们相互攻击的对象。
所以在古代,如果你能够有圣旨,而且还留到了你家,只要没有天下大变,理论上可以凭借圣旨吃一辈子软饭。
也正因如此,在最开始制造的过程当中,就变得异常严谨,容不得有半点差池,也容不得有半点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