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动辄死伤数万,战争中死去的敌人和同袍尸体,怎么处理?

2022-12-19 06:00     知识巨轮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一句诗将古代战争的残酷,白骨盈野的凄凉景象和妇人对丈夫的思念,如画卷一般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人类文明史充满了血腥和杀戮,在无数次铁与血的碰撞中前进发展,不同肤色,种族,习俗,兵器的士兵们,虽然生的那么遥远,却死于同一处战场。在他们的英灵进入灵魂世界之时,那些充满了血污的尸体,又是以怎样的形式被处理的呢?

通过对长平古战场的研究,在拥有大量俘虏和民夫的情况下,笔者认为胜利方对敌我双方尸体的处理方式是以土葬为主的,这既符合中国古代文化对殡葬的理解,同时也契合当时环境。

士兵在疲惫不堪。同时又有瘟疫蔓延的危险的情况下,火葬,应该也是不错的选择,最不堪的情况就是泄愤一般的收检己方士兵尸体,让对方士兵暴尸荒野了。至于驻京观和西方的钉十字架,都是军事方面对尸体的再利用,威慑的意味非常浓厚。

对于反人性的食用尸体的说法,笔者是抱怀疑态度的,毕竟古代那几只残暴的军队,也是存在以活人为食的现象,食尸从医学和文化传统的角度分析,都是不太可能发生的情况。

一.土葬与坑杀,完全掌控战场的选择

1.民力和俘虏在土葬中的作用

在一场凶蛮的战斗中,即使获得胜利的一方,体能和精力的消耗也是很大的,同时面对大量的尸首,特别是尸首中有很多的袍泽兄弟,对于劫后余生的士兵来说,也是另一种折磨。

土葬的要素是大量的劳力挖的尸坑,如长平之战和巨鹿之战后,秦军和楚军都俘虏了大量的敌兵,让敌对俘虏给己方阵亡将士的尸首规则,讲究的土葬,将敌对士兵散乱的土葬或者坑杀,都是有大量的长平附近的万人尸坑作为证据的。

胜利者的士兵不可能去做这样在医学方面看来危险,同时又消耗体力的事情的,民夫和俘虏是挖坑理想的人选,挖完坑以后,再将挖坑的人杀死,最后由少量的人掩埋,是符合白起和项羽的作风的。

长平地区发现的十七个尸坑,秦军都是有序的埋葬,而赵军都是被人柴火一样的堆积起来,然后胡乱的掩埋的,一下大雨,大量泥土流失,白骨就显露出来,赵将空余千载恨,不疑骷髅亦有王,将古人面对这个古代巨大的万人坑战场时候的震撼和悲伤,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2.坑杀:有别于土葬的示威

坑杀与土葬的区别是,并不完全埋于土下,而是将尸体挤在一起,像山一样任由其腐烂,最后化为累累白骨,他是有意的示威行动,是带有原始意味的武力炫耀和对敌对力量的威慑。

慕容垂在看到参合陂之战的燕军士兵残骸的时候,内心深处的羞愤被激发,忧郁而死,可见把尸体堆积起来是原始暴力,杀戮力量的展示。

曹操对袁绍的京观,五胡乱华时候的大量战役,尸首都被堆积起来,作为武功的象征,王莽更是在京观上立了旗帜,表示对叛逆者的万代镇压,这个儒家的伪君子如此残暴,正是为日后的败亡种下了因果。

3.土葬对己方士兵表哀思

古人是讲究入土为安的,将同乡本国子弟葬在陌生的土地上,再配以动人的祭文,就是古代军队对士兵最大的告慰了。

除了个别贵族和高级军官享受棺木的待遇,士兵们穿着整齐的埋葬在一起,军队主官在祭文中希望这些战士的英灵继续保护自己的军队胜利,这些古代战场的殡葬仪式都含有浓厚的神秘主义的色彩,在维京文明中,战士们都认为战场上死去的灵魂回到了瓦尔哈拉的英灵殿,而那也是人间的乐土。

二.火葬与暴尸荒野

1.没有大量俘虏和民夫支持的胜利方

在古代战争中,很多胜利者受到的伤害其实和失败者相差无几,他们在战后没有充分的人力的情况下,是没有办法安排土葬的,稍微情况好一些的,将本方士兵的遗体找出来,挖个坑埋了,将敌方士兵的尸体一把火烧掉。

实在无奈的情况下,只好一把火将战场烧的干干净净,活着的人也许也是即将死去的存在,他们在熊熊火光和奇怪的味道中回味着战争的残酷,猜测着自己的前途。

2.瘟疫:伴随着战争的恶魔

西方启示录中,人类灭亡的时候四个骑士中,就有代表着瘟疫和灾祸的骑士,战争和瘟疫总是联系在一起,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大量无节制的杀戮,尸体没有及时处理从而腐烂引起的病变,是瘟疫重要的源头。

东汉末年天下几次大规模的瘟疫,就和曹操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关系很大,瘟疫事实上影响了东汉末年的历史走向,是赤壁之战曹魏退缩的主要原因,而在战争中对尸体的高温处理,就是避免瘟疫传播的重要途径。

3.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的兵车行描述的遍地白骨,既可能是坑杀的遗骸,也可能是未经处理的古战场,在很多特殊的情况下,获胜的军队是没有条件来进行基本的战场打扫的,而这在高寒的地带,由于瘟疫不太容易传播,尸体很快的僵硬,都更可能发生。

1812年的拿破仑对俄国的远征,莫斯科西郊的博洛迪诺战场,俄国士兵和法国士兵一共丢下了数万具的尸体,也许是由于军事上追击的需要,也许是由于气候开始寒冷,双方士兵的尸体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

当数个月后,法军被迫退出莫斯科的时候,他们又经过了这里,维琴察公爵科兰古的回忆录将战场肃穆的气氛描述了出来,法军无声的在人和马的累累白骨中穿行,这里的很多尸体在几个月前是和他们一样的小伙子,天空飘下的雪花和铅灰色的天幕都是不祥之兆,预示着法国这场军事进攻的灾难性后果。

三.食尸和京观的特殊现象

1.食尸现象的存疑

五胡乱华时期对女子两脚羊的称谓,这些可怜的女人在被士兵泄欲的同时,更时刻有沦为食物的可能,黄巢的人肉作坊更是被史书记录在册的,这些人类历史上顶级变态的行为,已经是对道德底线下限的不断刷新了,关于食尸的传说,笔者认为是不可信的。

人肉在常温下腐烂的可是非常快,长期当作食物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还有瘟疫巨大的威慑,这可是全军覆没的灾难,古代只有罗马尼亚的魔幻生物传说有食尸的癖好,这主要也是对奥斯曼长期攻略东欧野蛮战争的隐喻。

2.京观和十字架

京观早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晋国的战斗中就出现了,在后世的历史中,京观和坑杀,将尸体堆成三角形的小丘用来炫耀军威,又叫做武军,蒙古西征的时候,在中东和中亚筑造了大量的京观,对当地人口的屠戮是指数性的杀伤。

而将尸体或者活人钉在十字架上,竖立在主要道路的两旁,就是具有西方特点的京观了,据说这样的折磨人的方法,四肢被钉住的人往往在数天后才会死去,死前巨大的痛苦可想而知。

斯巴达克斯起义,奴隶的尸体和俘虏被钉在罗马城外主干道的两旁,成为了克拉苏斯的武功,而在中东的十字架事件,更是促成了基督教的诞生。

3.对尸体的暴虐处理实为人类兽性的迸发

无论京观,坑杀还是十字架,都是人类固有的丑恶兽性的体现,战争释放了所有原始毁灭的因素,而对于敌对方尸体的折磨,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并不是自身强大的表现。

人类历史在同类相相互残杀以后,又加上了尸体折磨的戏码,我们每个人心中也许都有暴虐的种子,而文明的意义就在于抑制这样的种子的萌芽。

结语:

对灵魂和遗体的尊敬,从古代开始就为华夏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残酷的战场上,我们的祖先在厮杀过后其实没有过多的精力投入到战友和敌人的身后事中去。

活着的人终归还想活的久一些,敌人的尸体却成为了炫耀武力的方式,人们潜意识让自己的兽性和野蛮更多的表露出来,他们认为这能让自己在战争中活下去。

土葬,火葬,不处理,十字架,但实际上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讲,对尸体的处理对死人已经没有任何的影响了,不过是胜利方将领战争态度,甚至人生哲学态度的表露。

古代也是不乏将领准备棺木厚葬自己死去的对手的事例,然而军事斗争实在太残酷,古人,包括曹操这样的豪杰大量被坑杀和京观的史实,说明古代政治家的道德要求和现在社会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在我们抱着游戏的态度去观察,品味一段段古代历史的时候,不该忘记战场上腐臭的尸体和京观上白骨骷髅眼洞无声的凝视。

参考资料:

《三国志》

《晋史》

《剑桥战争史》

大家都爱看
更多
阅读下一篇

古代很多失地农民变成佃户,佃户与自耕农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在中国近五六百年的历史中,从农村下层自发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田制,对当时的农村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曾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便是永佃制,一种特殊的租佃制度。 租佃制度在我国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