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知道喝水是一件重要的事,很有人会经常收到"多喝水"的提示。喝水这件小事内含许多玄机,到底要怎么选、怎么喝会更好?水之道,你应该知道。
水的选择越来越多
时至今日,能绕地球几圈的不止是飘香四溢的奶茶,或许还是那简单、清透的瓶装饮用水。
在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者日益重视饮水质量,包装饮用水的需求拉动了包装水的销量增长。
2011-2021年,包装饮用水销量逐年增长,但增速趋缓。2021年,我国包装饮用水销量为508.06亿升,同比增长5.11%。[1]
往常的瓶装水按照水质不同,可以分成四大类:纯净水、天然水、矿物质水和天然矿泉水,这四大类都是"生水"饮用水。
而近年来,国内一些品牌纷纷加入熟水赛道,我们熟悉的今麦郎、农夫山泉、旺旺、康师傅都在这一行列中,熟水市场似乎成为下一个纷争地。
何为熟水?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GB19298)"中,原料为生产用水为原水,采用超滤、纳滤、反渗透等膜过滤技术,仅通过不低于100℃物理加热杀菌工艺,加工制成的包装饮用水,即定义为"熟水"。人们通常理解为煮沸的水。
这些品牌是看重了国人"烧开水、放凉再喝"的习惯,加之日趋激烈的饮用水市场,水厂们便不再只局限于做水的"搬运工",也做起了"烧水工"。
不光是"熟水"出道,在线上、线下的商超里,饮用水也越来越多样了。出现了各种"高端水",其声称水源更加优质,或添加了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水厂们还"卷"起了包装,瓶身、配色、字体都下足了功夫。
选择多了,购买哪种水也成为了"选择困难症"们的一道难题。
喝某种水会更健康吗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指出,相对于未煮沸的"生水","熟水"喝起来更安全卫生。因为水煮沸后能消除水中的细菌及微生物,不过营养上不会发生什么改变。喝白开水,除了能够获取氢二氧、微量元素之外,对健康来说,有良好的调节体温、润滑关节等作用。同时马冠生教授也表示,"熟水"是否比"生水"通过更快?更容易吸收?更有益健康?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
除了熟水,很多人也疑惑多喝矿泉水会不会更有利于健康。
其实,水并不是人体所需矿物质的唯一来源。
人体对矿物质的需求量是相对较低的,各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广泛存在于各类食物中,如谷物、豆类以及水果、蔬菜和坚果。只要平时均衡饮食,摄入的矿物质是可以满足人体需求的。
但因为有矿物质的存在,矿泉水口感会更佳。如对口感有要求,可以选择矿泉水做为日常用水。
对于普通人来说,也不用过分纠结。比起选择喝什么水,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科学喝水。
图源:pixbay
喝水的常见误区,你中招了没
日常生活中,有时避免不了喝水的小误区,看完感觉踩了好多"雷"……
误区一:口渴了才喝水
一般而言,当身体缺水时,血浆渗透压会升高,从而刺激下丘脑中枢,产生口渴感。当我们感觉口渴时,往往已经是身体明显缺水的信号,而且机体可能已处于脱水状态。所以我们要主动随时补水,千万别忍到非常口渴了再喝水。
误区二:大口喝水更解渴
其实身体在大量出汗时,也伴随着钠、钾等电解质的流失。这时如果吨吨吨快速补充大量水分,不仅不能弥补电解质的损失,还会进一步稀释血液,降低身体对水分的利用率,对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也会造成额外的负担。
误区三:饮料当水喝
饮料里面含有大量的糖分、色素等等物质,多喝会摄入大量糖分,容易引发肥胖、糖尿病、龋齿等健康问题。
误区四:睡前大量饮水
睡觉前喝过多水,可能会导致晚上起夜,影响睡眠质量。而且第二天起来,眼睛也会浮肿。
看来喝水得学会"避雷"才行,不然反而对身体不好。
科学喝水指南
每天都喝水,怎么喝才是靠谱的呢?
首先,要保证饮水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建议,一般情况下,一个成年人的单日饮水量要满足1500-1700毫升。但当感冒、发烧等生病时,或是运动后,可以比平常稍微多喝点水,让身体保持良好的新陈代谢状态。
需要提醒的是,肾脏、心脏功能不好的人,饮水量应咨询医生。
其次是主动喝、小口喝。
少量喝、多次喝是比较好的习惯,喝水的最佳频率为每半小时左右喝两三口。除了勤喝水,每天需重点把握三个喝水时段:早起一杯水(约200~300毫升);睡前一小时一杯水;餐前一杯水。
最后,不要"多喝热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目录,65摄氏度以上的热饮是2A类致癌物,很可能致癌。高温的食品会损伤食道黏膜,如果反复修复再损伤,癌变的风险会增加。
喝热水真是烫嘴又伤身,得不偿失。
水是生命之源,细胞喝足了水,身体的新陈代谢也能够得到促进。不管选择喝哪种水,掌握了科学喝水的"姿势",健康生活就在向你招手了。